永远铭记
如今,像我们这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是赶着抗日烽火出生,我们在抗战爱国环境熏陶中成长;收藏着日本投降,全国沸腾欢庆的——
童年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四川省江安县度过的。四川是抗战大后方,敌占区工厂、学校都向后方转移。
我记得江安练兵教场坝墙上大黑字标语“好男儿 当兵去 打东洋 保国家”。江安县城里到处都是身穿褪了色的黄布军装、满口北方话的伤兵,有的缺胳臂,有的撑着拐架前行,有的伤兵家属摆起小摊卖橘子、香烟、花生。我们小朋友都很敬畏他们,照家人安排常去买他们小摊上的食品。
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转移到江安县,并设立了江安国立剧专附属幼稚园和小学。我有幸在这个校园里接受着启蒙教育。健美的音乐老师穿着单色旗袍、弹着风琴教我们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家唱》《你这个坏东西》《勇敢的小娃娃》,甚至《睡眠曲》(冼星海作曲)都是“等你的爸爸打了胜仗咱们好回家乡。”
1944年初,父亲牵着我的手随江安县长尹效忠一行,到长江边参加揭绫仪式,冯玉祥题《还我河山》摩崖石刻四个遒劲大字,永远刻进了我这个六龄童的心中。
抗战胜利那天,全城欢腾庆祝,密集的烟花炮仗在我的足踝上留了一道伤疤,成了我终身的纪念。
在抗战大后方成长的童年记忆,是收藏在我心中的宝贵财富,并凝聚成对江安的——
幽幽乡愁
因为怀念蜀南竹海之乡江安。几十年来我家都用江安竹筷,还特地收藏了一些手工雕刻的狮子头竹筷。
1994年夏,我和老伴游乐山大佛后,乘岷江客船直下江安旧地重游,仰慕《还我河山》石刻遗址。我们深深鞠躬,留影纪念。
2010年,我游抗战胜地台儿庄,也瞻仰到冯玉祥题《还我河山》石刻,感觉非常亲切。原来冯玉祥将军为抗日募捐,在四川省合江、自贡、泸州、宜宾都有《还我河山》题刻,现在都成为抗战遗址供游客瞻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南师附中张邦坤老师。她也是江安人,真令我喜出望外。我们在一起谈江安方言、饮食、竹器。她的父亲张安汶还是抗战飞行员。在一个周日,我拜望了这位江安家乡抗战老将。张老身体高瘦,精神矍铄,待人和气。他一面忙着拆桌上的一大堆信件,一面回答我问起江安的有关人物和事件,就是没谈自己。在今年2月1日《现代快报》和百度网上我陆续知道:张安汶1915年出生在江安县一位知名士绅家。“九·一八”事变后,张安汶毅然投笔从戎。20岁闯虎穴日本东京羽田飞行学校、千叶帝国飞行学校学习航空技术,并考取二等飞行士。在校期间就翻译出版了日本空战教材《单座驱逐机空中相互战斗法》。1936年回到成都加入空军。1937年被何应钦推荐到空军军官学校主任办公室任秘书兼飞行教官。1945年抗日飞鹰加入陈纳德“飞虎队”。张安汶进入中美空军混合飞行团,在司令部情报科学习美国战斗情报业务,建立中国空军部队情报系统。我还找到一张照片,是1943年6月张安汶和五位战友在印度腊河机场合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安汶和战友邢海帆(开国大典上驾驶飞机第一个飞越天安门上空受阅著名飞行员)联手建议并推动修复南京航空烈士墓、纪念碑、纪念馆。积极奔走“打捞”提供许多抗日航空烈士名录和生平(如闫雷、刘粹刚等)发挥着联络站作用。我即刻想起那次在张老家看到张老开启成堆信件那兴奋忙碌的情景。我为江安家乡出了抗战“飞虎队”队员骄傲。
纪念的感动
今年五月,我邀九中退休老师朱明前往紫金山北麓瞻仰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牌坊样的大门上方“精忠报国”四个蓝色大字庄严醒目,门联“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令人肃穆起敬。一条中轴白色石梯,像飞机起飞画出的线直插紫金山腰,引人进入七十年前时间隧道。这占地60 亩的陵园,由抗日航空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三个部分组成。山上林木苍翠,园里花草繁茂,那一树树血红的石榴花就像是航空烈士的鲜血染红。令我想起歌曲《五月的鲜花》中的歌词:“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坐落在紫金山腰的纪念碑,由两柱如同飞机机翼拔地插天和两座分别象征“出征”“胜利”的中苏美航空烈士人物塑像组成,碑身巍然屹立。后面是扇形排列的30座高大黑色英烈碑,镌刻着3305名中、苏、美、韩抗日航空烈士英名。整个布局表现出设计之美、简洁之雅、含义之丰、建筑之伟,令人流连缅怀。
中国英烈碑是按姓氏集中排列并注明英烈的姓名、职务、籍贯、出生和牺牲年月。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阎雷烈士英名,他是上尉、辽宁桓仁人,1918年7月6日生,1942年6月4日牺牲。阎雷牺牲时不到24岁呀!这引起我和朱老师依次计算抗战英烈们的牺牲年龄。令人惊讶的是:几乎都是出生在上世纪一十年代,80%都是20多岁牺牲。他们都是母亲的骨肉、国家精心培养的抗战金鹰呀!我抑制不住的眼泪夺眶而出,心跳加快,头一阵晕眩,脚步踉跄,我就势靠着冰凉的英烈碑,坐在碑基石上。朱老师陪我休息片刻喝些水才好转。不禁又想起歌曲《在太行山上》“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的壮烈场面又浮现在眼前。爱国救国的壮举何等伟大!
我们又下山瞻仰航空英烈纪念馆,在中印缅“驼峰空运”馆前伫立多时。驼峰空运是中国获取盟国援助的唯一通道:海拔均在4500-55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峰背而得名。中美人员戮力同心克服重重险阻,把大量的抗战物资弹药、燃油等运到中国。山谷里处处是美国志愿援华飞行员飞机残骸,铝片反出的白光都可以为飞行员引路。又取名“铝谷”死亡航线。1944年中航机长雷·吉利兰在驼峰空运起降310架次送中国远征军到印度。欧内斯特·洛恩(飞虎队员)在驼峰空运起降453架次。1942年中航受命向在缅甸艰难走出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空投食物。我的舅舅是远征军老兵,部属孙立人201师,也许都吃到过这救命的空投食物吧。这是世界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悲壮空运。
另外还有滇西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是与外部联系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之险、之难、常被日军轰炸之苦、之痛,不忍复述。
陈香梅题词“将军一去大树飘零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悲壮地刻在山壁石上,令人无限敬仰、怀念“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
苏联政府从1937年起派出志愿航空飞行员1091名援华抗战至1941年共作战50多次,击落敌机81架,炸毁敌机114架、舰船14艘。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动飞机5300架次一举歼灭日本关东军。而中国人民坚持了14年持久战,牵制着日本以我国东三省为跳板北上侵略苏联的力量。真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世界大战呀。
日本投降后,中国接受日本飞机1797架及大批航空器材。
炎黄子孙和侠肝义胆的友邦志士同敌人的空战搏斗,是世界空战史上时间最长的战斗。3305位中外抗战航空英烈都是在青春年华为保卫世界和平捐出自己鲜活的生命长眠钟山。低头想来,我们在和平年代幸福生活,志愿身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和器官又算得了什么呀!
纪念是对感动的重温,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感恩是对记忆的尊重。共同守护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让正义不可战胜。 让我们高唱起国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英勇事迹,感恩先烈的无私奉献,国强民富,珍惜幸福,维护和平!
(作者系民进会员、南京第九中学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