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华岛上守边人
我折下了几串形状各异的菩提树叶子,带回家,压在厚厚的书页里,几天后再打开时,叶子已由翠绿变成了淡绿,菩提叶不见了新鲜汁液,却在我的书页里长成了倔强的资势,一串串菩提叶子被我制成了一枚枚漂亮的书签,风干成我永远的记忆。
从小在大海边长大的我,对大海的热爱与生俱来,自信对海的熟悉和理解要甚于那些离海很远的爱海者,而对海岛也不陌生,去过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大岛小岛。远的有夏威夷岛、台湾岛、海南岛、鼓浪屿,近的有大小长山岛、石城岛、海王九岛,不计其数。记忆中的海岛,我既喜欢远方普陀山的佛国神韵,鼓浪屿的时尚优雅,也喜欢家乡长山岛的原始纯净,海王九岛的厚重富饶。来觉华岛前,朋友介绍说那里是一个缩小版的澳门,又听说我喜欢的金庸大侠,他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所住的桃花岛,就是这个觉华岛,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气血贯通,掌控了降龙十八掌的秘籍一般,真想飞闯进桃花阵中,听听黄蓉躲在桃花中戏弄郭靖的开心大笑……
第一次到觉华岛,不是因为旅游,而是因为岛上8个守岛的边防军人。
到觉华岛去只能乘船,好在天空做美,风平浪静,快艇顺利,如愿抵达。漫步觉华岛,被四面八方的海风缠绕,顿觉亲切。身在岛中,才感觉到觉华岛的特别。在我看来,觉华岛更像是袖珍版的普陀岛。不仅仅是觉华岛也坐落在海中央,有着同样迷人的自然风光,遍布岛上上百株的1500多年树龄的菩提树,闻名遐迩的唐王洞、藏王洞,千年古刹的老砖墙,神奇的八角井,还有那种宁静、和谐和纯朴,让我感觉到海岛佛国共有的亲切。
觉华岛位于兴城海滨东南方10余公里,距兴城海口9公里。辽代兴城县城暨在此设立。觉华岛俗称大海山,在唐宋时代称桃花岛,辽金时代称觉华岛。因岛上盛开野菊花,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改称菊花岛。后又改回觉华岛。
觉华岛有着绵长的历史和海岛特有的地理特征,岛子呈长葫芦形,面积约15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98.2米,海岸线长27公里,是渤海湾中第二大的岛屿。岛南端有张家山岛和杨家山岛,北端还有状如磨盘的磨盘山岛。
不管是叫菊花岛还是叫大海山,不管是桃花岛,还是觉华岛,对于当地“土著”来说,那里有世代生死相依的家园,是赖以生存的故土,需要的是安宁和谐的生存环境;对于游客来说,那里是神奇的岛国风光,是浪漫又自由的度假圣地,需要的是安心安全的旅游环境;而对于那些日夜守岛的官兵们来说,他们不仅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也要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以更多的责任和担当,去维护一方安宁。当然,深居海岛,做一个守岛的军人,还要付出日以继夜的寂寞坚守。
对海岛的稔熟,使我先入为主地对觉华岛投以挑剔的目光。行走在觉华岛初冬的寒风里,凝视着风浪中的远方,四海苍茫,无边无际,而岛民们待人满是质朴和热情,脸上都是安静而知足平和的笑容。岛上的安宁与和谐,让我生出无限的感慨,虽然在岛上只呆了短短一天,我却喜欢上了觉华岛。我知道,我的喜欢,更多的是源于那些一代一代安于海岛守边的官兵们。
身处觉华岛,才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和谐安宁,什么叫民风纯朴。而岛民们对菊花岛公安边防派出所里的8个官兵的依赖和信任,让官兵们时刻都在铭记着责任和担当,8个官兵像岛上的大管家,除了自身的警务业务工作,岛上的大事小情总是不断,工作杂而多,跟随着季节的脚步而变化。夏天进入旅游季节时,岛上骤然增大的游客量,使全岛治安、安全等警务量俱增,想想诺大的岛上只有8个官兵,他们天天忙得脚打手脑勺,没有一个人能安稳地睡一个囫囵觉;而进入冬季,更不得闲。一到冬天,就进入守岛的紧张状态。辽东湾是我国冰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1月下旬开始,辽西地区气温降低,辽东湾三分之一以上的海面将被海冰覆盖,连绵起伏的巨大冰块,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在海面上驰骋,将觉华岛紧紧围困。从1月份到3月初,觉华岛进入海上封冻期,那时候的觉华岛与外界的交通中断,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冬天的气温忽高忽低,即使降温时,海水结成的冰块也不结实,人在冰上行走,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经常,年关将近,有些居民们为了到岛外采购年货,也有些游客想到岛上游玩,会步行或驾着电瓶车在冰面上穿梭,当地人把这叫作“跑冰”。“跑冰”的场面看起来新鲜刺激,但非常危险。虽然官兵们早早就竖起了“禁止在冰面行走”的条幅,并不间断地沿着海岸巡逻,但依然阻挡不了有的岛民冒险踩冰出岛和进岛。
前年春节前夕,有十几位觉华岛居民偷偷冒险踩着冰面到兴城采购年货,返回途中,忽然冰面断裂,形成巨大浮冰,十几个人趴在冰面上,随时都有落入海水中的危险。接到报警后,边防官兵紧急联系破冰船,但由于破冰船无法靠近营救,边防官兵又及时联络北海搜救中心,请来直升机,将他们全部救上岸。
每到初冬,趁着海水还没冻上,菊花岛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就和当地居民联手,提前做好了抵抗海冰的过冬准备,出动警力,在辖区小邬码头、觉华岛码头,协助居民赶在海冰封岛前,抢运食品、日用品、罐头、膨化食品、爆花、饮料以及居家常用的香皂、洗发水、药品等等,提前完成冬季岛上的物资输送,确保海岛居民幸福过冬和过年。
在觉华岛,除了正常的执行警务工作外,官兵们经常会遇到了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去年春节前,菊花岛边防派出所和觉华岛管理委员会就积极协调直升机,将一位被严重烧伤的94岁老人杨志敏,紧急送出觉华岛,并转送到葫芦岛市内一家烧伤科医院接受专业救治。
请飞机进岛,这是头一回,但类似救助的事儿可不少,赶上海冰封岛、岛上有媳妇要临产的,边防派出所的官兵都会提前到家里了解预产期,然后协调管理委员会的气垫船往兴城或葫芦岛送,杜绝了家属带着媳妇涉险“跑冰”……
如果冬天气温低,气垫船在冰上还能行驶,如果遇到暖冬,到了1月底,海上还没有完全封冻,冰峰多,冰水混合物多,气垫船也无法完全通行。 这时候最担心有人涉险从冰面上出岛,官兵们只好加大工作量,两年前还专门成立了“防冰小分队”,组织官兵在海边开展巡逻,实地查看海水状况,从1月下旬封岛到冰融通航,官兵们整月整月地不离岛,坚持巡视,虽然海上年年发生冰情、险情,但是十几年来,在官兵的保护下,从没有发生一起人身伤亡事故。
除了繁忙的工作,觉华岛上的官兵还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寂寞,他们为海岛守卫,为岛民解忧,却远离自己的小家,把艰忍和寂寞留给自己,而寂寞最能修炼一个人的意志。在觉华岛上,我被官兵们这些“不起眼”的小故事感动着,时间虽短,却让我不舍离开,也使我对觉华岛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觉华岛派出所里,我看到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墙,墙上面是相框装裱的官兵们出生那天的报纸,有一张1989年9月18日《参考消息》,上面的内容是前苏联的消息,这一天是边防军人石景宇的生日,他或许并不知道,他出生的那天,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1992年4月22日的《人民日报》,这一天是鲁硕的生日,而最小的军人俊鹏是1994年2月14日出生的,他的生日报是我喜欢的《文艺报》,真是缘分。
下午起风了,远处的风和浪合伙并进,有些急迫地冲过来,拍岸的海水有了力度,大家担心大风会影响了第二天的行程,只好提前离岛,快艇离开觉华岛了,再回头看去,官兵们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小,觉华岛之行已成过往,那些天天驻岛守边的官兵,让我知道了海岛还有的另一种风情,有了他们,岛民也有了依赖和安全感。
在觉华岛的南面海边不远处,有一个八角井,这是一眼淡水井,辽金时代建设,距今已有千年,是岛上大龙宫寺僧侣饮水之井。虽与海相邻,八角井水却甘甜可口,没有丝毫苦涩之感,非常神奇。期间经加过无数次地震,但井的结构没有发现任何开裂和变形。每逢大旱之年,岛上水井相继干涸,唯有八角井水深如故。更神奇的是,在八角井旁边,长有一颗高大的菩提树,树高叶茂,遮盖着八角井。我折下了几串形状各异的菩提树叶子,带回家,压在厚厚的书页里,几天后再打开时,叶子已由翠绿变成了淡绿,菩提叶不见了新鲜汁液,却在我的书页里长成了倔强的资势,一串串菩提叶子被我制成了一枚枚漂亮的书签,风干成我永远的记忆。
离开觉华岛已经一月有余,天气也越来越冷,守在温暖的屋子里,我时常看着书页里的菩提书签,想象着觉华岛上那些可爱的官兵,年关将近,年三十晚上岛上的烟花和家家户户团圆的年夜饭,与官兵们的寂寞,一起在我的脑海里叠加。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冬天,是从觉华岛开始的,也因为觉华岛,从这个冬天起,我开始关注天气,因为,在觉华岛冰冻的严寒里,有我牵挂的海岛守边人。生日墙上那三个还没有女朋友的帅小子,我希望这个冬天过后,远方有爱和浪漫可以走近你们,让你们在觉华岛上,守边不寂寞,守岛不辛苦!
本文发表于《光明日报》2017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
鹤蜚,本名孙学丽,民进会员,现任民进大连市委副主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在《中国作家》《钟山》《青年文学》《散文》《散文百家》等发表作品2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他时光》,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电影文学剧本《五月花广场》,中短篇小说集《土豆在飞翔》,散文集《爱上巴西利亚》《光影绚烂的深处》《融入生命的味道》等多部,作品曾获得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小说选刊》全国一等奖,第二届曹禺杯优秀电影剧本奖,大连市政府金苹果奖优秀小说奖、优秀散文奖,大连市年度10个有影响的人物奖、年度10部有影响的作品奖、中宣部主题重点出版物奖等多种奖项,现为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