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兆林:我向往的地方——泰山
自小在祖国大西北山区农村长大的我,读完中学走出校园,步入五彩缤纷的社会,参加工作一直留守农村至今。因喜爱文字,干上了爬格子乱涂文字的差事,外出的机会就自然多了起来,也就喜欢上了旅游。终于有机会走出了农村,走出了西部大山,曾去过甘肃天水、阿克塞、山东潍坊、淄博、青岛、贵州贵阳、浙江安吉、北京等好多城市旅游、也曾去过四川九寨沟、黄果树瀑布、华蓥山、麦积山等好多名山旅游,游览过不少名山秀水,而闻名于世的泰山只是过而未去。对泰山的向往是永远的,敬仰永远是的!
对于泰山的最初印象来源于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讲泰山的奇闻逸事和听样板戏《沙家浜》里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演唱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的一段唱词,从这段唱词中泰山给我的最初感觉便是红色的、高洁的、神圣的。后来读初中时,曾学过《中国地理》这门课程有关泰山章节的内容。当时,教地理的侯老师就泰山的概况给我们灌了耳音,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的精神文化和人文景观,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泰山最为有名的是“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赞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则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听着侯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泰山以他伟岸的身躯、美丽的精魂、还有悠久的历史占据着我的心房,让我心驰神往。还有就是县城读高中的时候,在新华书店或街市上见到摆放出售的泰山迎客松挂历或图画,才知道闻名遐迩的迎客松原来在泰山,那招展的双臂真诚地接纳着四方的游人,其优美的影姿更是令无数人倾倒。再后来又学过李健吾先生撰写的《雨中登泰山》的课文,什么雨中泰山的崔嵬,什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什么二天门、云步桥、岱宗坊……这些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是怎样一种吸引与诱惑哦,对泰山就滋生出了一种特别向往的情愫。曾幻想着长大后能否亲临登一回泰山,成为泰山顶上一青松,让世人敬仰。
李健吾先生的《雨中登泰山》这篇游记是1961年正当我们国家面对空前的困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所写的,作者写出这样的文章的用意在于抒发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用“登泰山而小天下”,给读者以强烈的“鞭策”与“鼓励”。阅读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让我读到雨中泰山的独特风姿,还享受到雨中登山的独特情趣,更领略到泰山别具情趣的景色和登泰山的“独得之乐”,懂得了作者热爱祖国秀美山川和悠久文化的情怀。作者用重笔浓墨细描细绘,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水淋淋,湿漉漉”的水墨山水画,创造了“人朝上走,水朝下流”的诗一般的意境。
读罢文章,掩卷沉思,我受到一个深刻的启迪,那就是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像攀登泰山一样,是苦趣也是乐趣。在生活中,越是艰险的地方越要沉住气,坚持下去;在学习上,越是艰险的时候越要迎难而上,不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哪能取得“知识的殿堂”?我们的艰苦学习就像“南天门”门口的长梯,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攀上去,如果你胆怯了,岂能欣赏到“南天门”的风景?享受乐趣当然容易,但走完苦趣这一历程就不简单了。这不禁使我又联想到我们的学习。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就像登泰山吗?每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头昏脑胀,真是苦不堪言。前人讲过:“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看学习比登山更难,处处充满着苦味。不过,当我们通过艰苦努力的学习取得优良的成绩时,我们便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这乐趣不正是平时汗水的结晶吗?在学习上没有平坦的大道,你只有不畏艰难的向上攀登,才能尝到甜头。当你登上了知识的高峰,尽情地欣赏那如画的风光时,我们也只有学习那些松树的品格,去拼搏,去奋斗,才有可能战胜困难,度过难关。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愿我们都能不畏劳苦登攀,领略到“顶点”的风光!。
高中毕业后,走进社会参加工作,平日养成了爬山登高望远的习惯,时不时会产生这样的想象:这山外之山的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被它吸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文艺大家、摄影爱好者、游人都被它吸引?费尽周折,长途跋涉,不畏艰险,登临泰山。我不时在细细琢磨着:是什么力量促使李健吾先生攀登到泰山顶峰的呢?李健吾先生在文中描写了那些吸翠而夭矫的松树,正是松树的奋斗精神和乐观情绪,给他带来勇气和力量。想象归想象,这其中的奥妙只能从有关描写泰山的文字里慢慢去发现、去挖掘、去品味。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壮士都对泰山独有情衷,原因就是:这里不但有秀美的山川,还有千年的文化积淀。也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让许多人心中都充满着对泰山无限的向往。日思夜想,魂牵梦萦。一种强烈的愿望在我心中激荡!我在心灵深处已经听到了泰山向我发出的神情呼唤,便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驱使我放下一切负重,扔掉一切事物应酬,立即行动奔赴泰山,感受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登上他的极顶一览他的风姿,终不成行,抱憾许久。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惜,多次绝佳机会都曾与我擦肩而过。
泰山,是一个值得去攀登的山峰,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学生时代,就知道泰山那个地方,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泰山日出,泰山迎客松,泰山十八台,庙宇殿堂,碑亭石刻,山高陡峭,名气大,风景秀丽。这该是我在教地理课程的侯老师讲解后留在脑海印象里的泰山。一般说来,想去一个地方旅行,总是带着一种情结的。这么多年来心里始终有一个情结,有一个向往的地方----泰山,期待着我去登临一次以了结隐藏在心中的一个念想。这么多年来,也不是我没有魄力走向泰山之巅,泰山一直封存在我学生时代曾学过的课本知识里,也封存在泰山迎客松的挂历或图画上。想要登临泰山去领略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就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泰山,曾无数次错过了与你相见,泰山,我在梦中想象过你的容颜。我向往去登泰山,向往置身泰山的感觉,更向往登上泰山极顶的自豪,好像这辈子只要登上泰山,我就心无憾矣!
在无数次的梦幻中,我拾级而上,瞪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时而看看高不可攀的山顶,时而瞧瞧那变幻多姿的云彩,时而看看周围那青翠欲滴的草木,时而看看那奇形怪状的石头。一路走来,与其说是爬上泰山,倒不如说是摸索上山,我的眼睛不在脚下,而是留恋沉醉于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水流,每一棵树,甚至每一个台阶,那简单整齐的台阶在我心里也感觉是那么的新鲜,那么的亲切,他就像恋人的一双手,引领我走进他的世界,让我逐渐感受到他的真实、他的的细腻,还有他的粗犷。
看,那挺拔粗壮的迎客松,枝繁叶茂,那特有的站姿俨然一位久别的恋人站在远处正伸出热情的双臂要拥我入怀。我热切的走上前去,双臂合抱,要抱他在胸前,接触他的一刹那,他那粗糙的树皮刮伤了我的衣衫,我耐心地抚平衣服,没有任何怨言,我依然伏在他粗壮的枝干上,内心从未有个的平静。
天暗淡下来了,我还继续前行,放眼望去,只觉大山的容颜完全笼罩在雾气中,一团模糊,大山仿佛被罩上了一层面纱,雄壮中又增加了几分神秘,让我更想了解他的庐山真面目,他到底有多高,有多美,我完全陷入无限的想象之中,在淙淙的流水声的伴奏下,我不觉自失起来,不知道置身山顶俯瞰山下的景物会是什么感觉呢。
不知不觉走到仙人桥头,一个美丽的景观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只见山谷之中,霭霭的云烟飘过来,飘过去,将那绿色的峰峦时而掩盖住,时而又显现出来。透过薄纱似的轻烟,我隐约看见了金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墙壁。啊!那是碧霞祠!碧霞祠像一位含羞的少女,还没等别人看清她美丽的面庞,便赶快用白纱将自己的面庞遮住了。
走出碧霞祠,沿山路登上玉皇顶,我不禁大吃一惊。原来,玉皇顶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碑。真可以称得上“碑林”了。石碑上刻着许多名词佳句。像什么“五岳独尊”啦;什么“昂首天外”啦;还有一块高约30米的大石碑,上面刻着“天下大观”。这碑上的字都是金黄色的,夕阳照射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站在玉皇顶上往下看,哇塞!群山和云雾都在我脚下,我仿佛进入仙境,有些飘飘然。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荡胸生层云,决眺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走啊走,尽管很累,终于爬到了最高处,我仰慕已久的大山啊,我终于可以站在你的肩上,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奇妙了!还没好好的欣赏,就感觉猎猎寒风呼啸不止,冷风吹到身上,不禁打了一个寒战,真是“高处不胜寒”啊!四处一看,竟发现山上光秃秃一片了无生气,除了几个稀稀落落的游客在游动观赏外,很多人都蜷缩在帐篷中稍许取暖。心中不禁有些失落,难道自己所向往的泰山极顶就是这番景象,看了又看,也不得不承认这就是自己所向往的泰山的原貌。
印象中的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山中密密麻麻的庙宇殿堂,碑亭石刻,总让游人有一种重负在身的感觉。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它气势雄伟,景色秀美,而且蕴含着浓厚的泰山文化。在国家旅游景区名目中,可谓是名满天下。泰山山势高俊挺拔,青山连绵起伏,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淌不息,山上松柏苍翠欲滴,形态各异,那辽阔无边的蓝天,与山间的云雾连成一片。哦,泰山真是美不胜收、名不虚传。
不亲临泰山,就不会感觉自己对泰山的理解是如此之肤浅;不身临其境,就不会感悟到泰山魅力之所在;泰山景色之钟灵毓秀,文化底蕴之博大精深真叫我到了顶膜礼拜的程度,我终于明白古今中外、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之所以对泰山趋之若骜的原因了。登泰山就像是读一本书,它向你娓娓道来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登泰山就像浏览一幅画,它向你展开的是一幅蕴含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绚丽风景画卷;登泰山就像穿越时空隧道,你仿佛是在进行着一次与历史名人会唔的文化之旅。
登泰山是对人的体能的一种磨练,也是对思想境界的一次升华。踏着一层层,望着一座座峰峦、穿过一幢幢庙宇,你会发现你是在享受陶渊明那陶醉于山水之间的无穷乐趣。泰山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一座丰碑,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在我领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的同时,不禁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所显示的丰富智慧而肃然起敬。苍古斑驳、穿越时空而各具神韵的泰山石刻,散发着历史的芳香,闪烁着人文的灵光。读泰山石刻,如同在触摸一个古老民族的脉搏,沐浴着一种“天地同攸”的思想光辉。
看着朋友圈里照片中登山的人流蛇行而动,我在想,这登山的人群,都怀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怀着征服的企图,有的为了观光游览,有的怀着虔诚的企盼,有的则完全是为了对泰山本身的敬慕。无论如何,当你融入泰山的怀抱之中时,你都会发现你是何等的渺小;而当你发现这险峻巍峨的大山就在你脚下时,当你看见远方众多山峦都在向泰山俯首臣服时,就会感觉到自己也因泰山而倏地高大起来。难怪杜甫在《望岳》中写道:代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疵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对于喜欢爬山嬉水的我来说,登泰山就成为我一生的夙愿和梦想,山中的胜景、登泰山极顶的美妙感觉、古老传说吸引着我不登回泰山有势不罢休之感。说到底,我很向往泰山,虽然我只能在地图上寻找到它,只能在阅读图片和诗意文字的过程中见到它,我感觉我已经走在泰山的四季里,感受并领略着泰山的春夏秋冬。泰山的春,渐变渐深,荫渐浓,春心共花同草,萌发憧憬与希望;泰山的夏,雨过天晴,夏雨洗涤我的心灵,也荡涤我的灵魂。雨下了,心晴了,泰山更绿肥了;泰山的秋,在山明水净中,收获的是简单,是喜悦,是秋天的情怀,更是春天的希望;泰山的冬,是暖阳里的冬,总归是温情的季节。
泰山又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它的风吹草动,它的静谧与灵动,隐逸或者雄风,都包含有智慧和玄妙,让我们每一个亲临他的人,都会有所启迪与感悟。疲惫时,夜休时,可以把泰山上那些爬过的台阶、看过的景,静下心来细细翻检,以便充实好梦,以便从容人生。让心明如月,明朗浊心,让心似清风,荡尽风尘。
我想,游客在泰山旅游,或乘坐以岱顶为中心的三条索道上山,或是背起行囊亲近自然,徒步进行攀爬。登高望蓬瀛,万里清风来。我想,身在泰山风景中,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泰山把我拥在他的怀抱里,我把泰山安放在自己的心间,泰山成了我精神与心灵的泰山,也成了我灵魂的支柱。他以其独特的景致及人文内涵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观赏风景,品味文化,体现泰山极顶的感觉。泰山上的每一处风景都是好风景,好风景都是有禅意的,即便你置身之外,也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禅意气场,感受那种无穷尽的人生哲理。
泰山是五岳之首,有许多古老动人的故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盘古死后,他的头部化为泰山。据《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大诗人杜甫年轻时,曾多次游历山东,饱览了齐鲁之帮的名山大川,他对泰山独有情缘,给后人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吸引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历代诗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朝山览胜,赋诗撰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品。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都挥笔疾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颂岱诗文,把游人从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览观赏、求知审美的新方向。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在他的<<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人生观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闲暇之余,又在网络上重读起李建吾的游记散文《雨中登泰山》文章。于是,我又随踪作者的足迹,沿着他的游踪,再一次丈量李健吾先生的脚步,再一次去目睹这一幅幅水墨山水画的神奇,再一次领略雨中泰山的神韵,与作者分享雨中登山的收获。泰山高耸如云,沿途风光旖旎,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可是又有多少人体会过雨中登山的豪情壮志,又有多少人能感受雨中登山的惬意舒心。阅读此文,心中感触良多。登山须择日,遇雨又何妨?雨中别有趣,乐醉此间然。
旅游的目的是什么?赏景、陶冶情操、贻趣、猎奇、休闲放松……说到底更多地在追求一种美,但是现代人似乎很多时候没有感受到这种美。想想五十六年前的李健吾先生雨中登泰山,想想他们在雨中登山的怡然自乐,那份惬意,那份脱俗与轻逸怕是现在登山之人难以享受得到了。泰山是我国五岳之宗,以它的高大宏伟成为历代作家经常吟诵、描绘的题材。泰山拥有交横重叠的山势,堆叠厚重的形体,辅以苍松、巨石和环绕的烟云,形成了肃穆与奇秀交织的雄壮景象,成为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相结合的游览胜地。
我也曾三次去潍坊、青岛、淄博等地,或参加文学笔会采风活动,或送儿子去上学深造,从火车上遥望过泰山,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深厚的难忘知己一笔情债似的。
自我知晓泰山是座名山,是一处绝佳的好风景,总是觊觎着外面的世界,走出西部大山,特想看看这山外之山的泰山是什么样的。我来去匆匆,三次都当面错过了。直到现在也没亲身登临泰山。机会终于盼来了,乘丁酉年十一月下旬在山东泰安学院举办的“响应十九大号召、践行伟大中国梦”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颁奖典礼、第五届中国作家新创作论坛暨中国文艺名家泰山采风笔会活动,我如愿亲临参加,游泰山,登泰山,登上玉皇顶,群山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文朋诗友争相大声高喊,个个伸出“V”形手势,以胜利者姿态摆POS照相留影。泰山,今天我慕名来到你的面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来了,神交多年的朋友来了,来过一次的朋友也来了,-------奔着这座高山,这座名山,以文学的名义相聚。此时,我的心,我的身和这山、这谷、这天融为一体。泰山,我已不在梦里回忆。
(作者工作单位系甘肃陇南市康县平洛镇财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