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燕兆林:向往井冈山

发布时间:2018-06-05
【字体:

  早在上学读书的时候,历史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中国历史》这本书中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的内容,就讲到过“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章节内容。老师所讲的这些内容中对我最有影响的就是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这节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井冈山这个名字首次让我知道并留在心中,也走进了学生时代纯真的心灵。知道了井冈山不仅是一块红色革命历史圣地,也是一块风景秀丽的地方。心中便不由得涌起了一股长大后啥时能走一走井冈山看看的萌动想法和渴望,并将这种想法和渴望伴随着我长大步入五彩缤纷的社会,一直留存在心中至今。

  后来又学习过袁鹰老师写的一篇《井冈翠竹》课文,真实写出了井冈山一带的自然风情。“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时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阅读这段文字,当年井冈山的自然风景和革命斗争艰苦画面深深印记在脑海中。

  对井冈山的向往,除了有对郁郁葱葱的竹海无比敬拜外,还有就是想看看当年毛主席在大革命失败后,在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严峻考验时,怎样在深山里,在位于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点燃红色的星星之火,日后变成可以燎原的革命火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既保存了革命势力又发展了革命力量,是中国革命成功之路。那是一座什么样的神山?会凝聚如此深邃的历史内涵?真的很吸引人想探个究竟,想寻得灵感,寻得创造一切奇迹的灵感。那奇迹,有民族家国的大奇迹,有每个人的小奇迹。对于当时还是学生的我是怎样一种吸引与诱惑哦,对井冈山就滋生出了一种特别向往的情愫。随着年岁的增长,步入社会喜欢上了耍弄笔杆子,也就喜爱上旅游,曾去过泰山、黄果树瀑布、华萦山、九寨沟、麦积山等名山秀水采风旅游,唯独井冈山从未去过,只能从文字和图片或电影、电视剧间接欣赏过,看到过她的容颜。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3.5平方公里,分为茨坪、黄洋界、龙潭、主峰、桐木岭、湘洲、笔架山、仙口八大景区。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8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30多种,稀有动物20多种。由于动物资源丰富,1981年国家在井冈山设立了面积达16.6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1982年,井冈山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井冈山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胜地,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峻。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井冈山被称为“革命摇篮”。山中现存有3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属国家级保护的遗址有10处。除革命纪念地外,井冈山还有许多风景点,位于茨坪西北7公里的翡翠谷(即龙潭风景区),以飞瀑碧潭、奇花异树著称,是井冈山最重要的风景区。在这个长约2公里的山谷中,有好几处雄伟的瀑布。其中最壮丽的是碧玉潭,凌空飞泻,高达67米。与翡翠谷相连的景区名金狮面。这里多奇峰怪石。有回音壁、一线天、琴台、金龟击鼓等景点。双峰夹峙的一线天,仅有一线天空透阳光,高约百余米,石阶梯道,宽度只能容一人行走。这里的瀑布也颇具特色,如白龙瀑,是一种间歇瀑,瀑布落差达82米,水量不大,但隔几秒钟,就会“哗”的一声涌起几米高的白浪,随即又趋平静。茨坪东北12公里的桐木岭哨口附近,有一岩洞,因洞中常年栖息石燕(蝙蝠),因而名之为石燕洞。洞长达1000米,由七个大洞及一些小洞组成,最大的洞,高约60米,宽50米,洞中布满晶莹剔透,琳琅满目的钟乳石.井冈山上林木繁茂,有各类植物3800多种,其中香果树、银杏、水杉、鹅掌揪、井冈杜鹃等,均属名贵珍稀植物。一般杜鹃花都是丛生灌,这里却能长成直径达2尺有余的大树,而且品种很多,当春夏之交,漫山遍野杜鹃花盛开,景色迷人。井冈山上动物种类也很多,主要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短尾猴等。井冈山的物质特产有猕猴桃、金桂、山梨、杨梅、石耳、木耳、香菇、玉兰片、玉溪荼、黄连、边山七、屏风、玩具、首饰盒等。地方风味菜有石耳炖鸡、炒双冬、怪味菜等。

  茨坪,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坐落在崇山台间的小盆地。这是游览井冈山必到的地方。现在,这里已建有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塔等。从茨坪到各个纪念地及主要风景游览点,都有道路相通。以革命战场闻名的五大哨口,也都是景色绝妙之处。它们离茨坪不远,有五哨公路通达。五大哨口中最值得一游的是黄洋界。黄洋界海拔1343米,居高临下,扼居山口,形势险要,当地群众称之为摩天岭。在这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白云翻腾,犹如汪洋大海。当年的哨口工事和上山小路还依稀可见,红军营房保存完好。现在这里建有一座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碑文由朱德同志书写。另一面镌刻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碑前有大理石屏风,上有“黄洋界”三个金色大字。据说在井冈山五大哨所中,黄洋界是其中最险峻的一个。“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毛泽东一语中的。当年的黄洋界,只有一条草木掩映着的崎岖难行的小径。四周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峭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正是这条小径,走出了彭德怀、林彪、罗荣桓、杨得志、肖克等等一大批人民军队的元帅和将军。青年毛泽东扛起斧头镰刀旗,身后紧跟工农革命军,点燃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火种,倚仗这“天下第一山”,与白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任凭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任凭黒云压城,风雨如磐,八角楼的灯火不灭,五大哨囗的篝火不熄,黄洋界的青松不倒。

  井冈山之美,美在峻。造物主轻轻一拨,就潇潇洒洒地将五百里井冈山点缀在罗霄山脉中段。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巍峨挺拔,逶迤磅磗。1927年秋,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跟着毛委员上了井冈山,一杆红旗呼啸在井冈山头。次年,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南昌起义的部队在宁冈会师桥汇聚,两双扭转乾坤的巨手握着中国的命运。两双手一挥,一股革命洪流汹湧澎湃,井冈山便抖开了一幅历史画卷。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敞开了胸怀,溪涧流水,沟渠山川张开了手臂,以热血和乳汁哺育中华民族的栋梁,保卫革命的星星之火。茅坪河送来了红薯,五斗江捧上了草药,村村寨寨献上了糯米糍粑,竹篓里背来了拥军鞋……三湾的红枫,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大小五井的杜鹃花,黄洋界的云海,五大哨囗的梭子、竹签,七溪岭的红杉,龙潭的翠竹,茨坪的红军练兵场,把井冈山写成一首革命史诗。

  井冈山之美,美在险。仰望,是剑峰刀刃,雄健、峻拔,刺破青天;俯视,是烟波浩淼,乱云飞渡,深沉、恢宏、壮阔,波翻浪涌,卷起巨澜。山重水复,峰回路转,大井的红墙不倒,茨坪的桂花依然香气袭人,黄洋界的红杜鹃如火如荼,映红了六盘山、宝塔山、太行山、沂蒙山、五指山和天安门。一股革命的力量向着井冈山前进。

  井冈山之美,美在翠。那满山满坡的苍松与翠竹,岂容你坐怀不乱?且看那松,拔地接天,英姿俊逸,树冠如盖。粗糙的树皮皲裂着,仿佛还继续着当年的战火,只是嘶哑得我们不再听见。粗壮的树干挺立着坦荡笔直,饱受风霜,长满苍苔。一棵挨一棵,一片接一片,一山连一山,气势磅礴,蔚为大观。且看那竹,素雅高洁,极富韵律,象淡扫蛾眉婷婷而立的苗条淑女。散落路旁,纤秀宁静;结伴山岗,比肩接踵。凝视她,干茎清秀,枝叶葱茏,端庄脱俗,婆娑而舞,似腹藏诗书;倾听她,风狂雨暴时坚韧顽强、如泣如诉,风和日丽时细语呢喃、柔情如水;感悟她,永葆本色,不染污浊。置身井冈山区,无论哪个季节,无论哪个点位,目光所及一定是满眼翠绿,满眼清新。井冈的山是青的,水是绿的,天是蓝的,空气是湿漉漉、甜丝丝的。五指峰山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烁银;笔架山葱茏峻秀,逶迤奇险;五龙潭依次而生五瀑五潭,五瀑水声震耳,水雾如烟,水帘若银河倒挂;五潭深似江海,水清若无,日生异彩,夜藏明月……春天里看井冈山芳菲初绽,幽兰含蕊,十里杜鹃红;夏季里看七彩飞瀑,竹海摇翠,疏影斑斓;秋看枫叶似火,杉树披黄,丹桂飘香;冬看雾淞云海,素裹银装,雪野苍茫。郭沫若曾留下了这句:“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诗句。

  井冈山之美,美在红。井冈山最动人的花是杜鹃,还有那一朵朵素雅的纸花。井冈的杜鹃与众不同。别的地方,杜鹃常为灌木,散落平原山丘,清丽但矮小,精致但孱弱,风吹则侧,雨打则败,日曝则蔫。然,这里的杜鹃高大挺拔,却属乔木,株高十米之上,蓬径一丈有余,既能相约溪流小径之旁,悄然灿烂,又可扎根悬崖绝壁之上,傲然怒放。井冈杜鹃的花也很特别,非常象红军的红五星,大的如碗口,小的玲巧如纽扣。也许这是与历史的暗合,抑或植物特殊的变异吧。每到春夏之交,满山杜鹃激情燃放,铺天盖地,犹如红旗迎风铺展。“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而那朵朵纸花,则开放在井冈山烈士纪念堂里,伴随着一腔腔鲜红的热血。

  井冈山之美,美在爱。在茨坪茅坪村,当年毛泽东住过的一个地方。村中置一石,曰“读书石”,史载此石乃毛泽东当年读书阅报去处,其诸多名篇亦在此孕育而成。身处村中极目,四面皆青山。毛泽东的住所,是与夫人贺子珍的住房,房内一床,一桌,一煤油灯。贺子珍是一外刚内秀的女子,读书识字,骑马扛枪,无一不能。当年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前,为搞明白这支队伍的来历,贺子珍奉袁文才的指令,亲自带人下山打探,撕走了两条起义部队贴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以标语来判断部队的性质,贺子珍实则一奇女子。在井冈山,毛泽东和贺子珍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岁月。井冈山时期,还有许多人在这里结成了革命的伴侣。战斗的岁月里,井冈山是革命的山,同样也是一座燃烧着革命情怀的山。往事如烟尘。俱往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高路入云端的井冈山,到处是莺歌燕舞,欢声笑语,滿山山花烂漫,争奇斗艳。五百里林海,分外郁郁葱葱。只是花径小路上依然飘扬着称颂红军与老表的鱼水深情的“红米饭,南瓜汤……”等红色歌曲。窝心的爱啊让游走在井冈山里的游客窝心的爱啊表达的淋漓精致!

  闲暇阅读完描写井冈山“五美”的这些文字,我就想走近他,感受他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登上他的极顶一览他的风姿,终不成行,抱憾许久。井冈山永远是向往的,永远是敬仰的!我经常曾多次展露出有时间、有机会要亲临攀爬井冈山的“雄心壮志”,一个普通人的微型“雄心壮志”,也令人激情澎湃、豪情满怀。不过,我只敢对我说,我也要将自己的工作、生活历程已分成自己的“井冈山”阶段、“陕北延安”阶段等。所以,期望拜谒井冈山后,还会向延安朝拜。朝拜伟人的足迹,在了解当年革命者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取得最后胜利的风雨历程时,也希望能领会一点当年革命者的精神与灵性。

  尤其是在建党九十周年活动期间,重新观看了36集电视剧《井冈山》的影碟后,看到了鲜活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力挽狂澜的革命历程,更是对井冈山充满渴望。内有毛泽东如何赢得“绿林”首领的信任与帮助后,在井冈山立住脚;有令人振奋的“朱毛”胜利会师;有黄洋界上报道敌军宵盾的隆隆炮声;还有,伟人的铁骨柔肠等等。这一切,都会让人向往五百里红色的摇篮,胜利的起点,成功的圣地——井冈山。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很高很高,我国的大山很大很大,但我最向往那个我心目中最高大的山---井冈山。如果有一天登上了井冈山,我想穿着打着补丁的草鞋,顺着崎岖的朱毛挑粮小道,在革命的道路上奋勇登攀,我想肩负那根朱德用过的扁担,挑两只装满见面礼物的箩筐,前面装着光荣传统,后面装着理想信念,去上黄洋界去见毛委员。在山上我要学习朱军长,学习毛委员,做普通一兵,当廉洁模范,坚决不搞腐败,坚持反腐倡廉,一日三餐绝不吃山珍海味,只吃一菜一汤一饭山野菜、南瓜汤、红米饭,也绝不喝茅台,最多喝上几口米酒,过过瘾解解馋。

  作为从事新闻、文学写作者的我,自知道在咱们中国九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之后,一直很是向往革命圣地 ----井冈山。后来,学会了电脑,使用上了微信,就能从朋友空间或网络里看到幅幅井冈山的照片和段段文字之后,我就立即认定与它前世有缘。日思夜想,魂牵梦萦。一种强烈的愿望在我心中激荡!我在心灵深处已经听到了井冈山无数次的向我发出的神情呼唤,便有一种冲动,一种激情驱使我放下一切负重,扔掉一切事物应酬,立即行动奔赴井冈山。有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惜,多次绝佳机会都曾与我擦肩而过。

  如今机会终于来了,乘四月下旬在南昌至井冈山举办由文化部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中国文联、作家报社、中国大众文学会主办的为期五天的“2018时代榜样人物会师井冈山·《作家报》复刊15周年庆典暨‘德鑫杯’践行中国梦优秀文艺作品征评颁奖典礼”这次文艺名家井冈山采风笔会系列活动,游井冈山,登井冈山,群山美景,尽收眼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文朋诗友不辞辛劳,转辗千里,齐聚在英雄之山、战斗之山、红色之山、绿色之山,争相大声高喊,以胜利者姿态摆POS照相留影。井冈山,今天我慕名来到你的面前,我踏上了这块圣地,寻访先辈们的足迹和坚不可摧的信仰。这种信仰,让我垂泪。井冈山是革命动力的“加油站”,到这里补充正能量,才能确保思想不掉队,行为不失控,并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勇当先。在那个艰难岁月里,老一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开国的艰辛与牺牲,是不能轻易用时间去抹平的,我们只能用时间去延伸、去固化他的作用,我们才能守着灵魂,才能获得奋发向上的能量。我们将迎着艳阳,拥抱信仰,牢记这井冈山播种的初心,永远不变我向往井冈山。

作者:燕兆林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