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兆林:逛集市
我逛的这个集市,不是位居在县城里或中心镇繁华、喧闹的集市,而是在一个极为普通的村落里的集市。它地处在祖国西部西秦岭南麓万山丛中的康县北部地区、明月山脚下的一个名叫平洛的镇子所辖的村落----中寨村,位居明月山南麓、南山北面的平洛河畔,江武公路和成武高速公路穿此村而过,由此带来了此村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给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村落所拥有的原生态、优质、丰富的花椒、核桃、药材等农产品销售带来了生机和便利。因为康县花椒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平洛镇,而平洛镇的中寨,冯坪、张坪、田河、花崖、洞子沟、吕坝、上龙坝、簸箕湾一带的地方盛产花椒,以“大红袍”的六月椒闻名。而这些地方距离中寨不远,中寨就成为这些地方的中心地带,交易市场也就自然而然在中寨村诞生了。至于中寨村的花椒市场只是耳闻,没有目睹过其真容。
在我未到平洛镇工作之前,只是道途听说咱们康县平洛出产花椒哩!也从《康县志》这本书籍中得知平洛生产花椒,具体在那些地方种植不知其详,在哪儿销售花椒更不知地方。后来,经家在平洛镇的高中同学或在平洛镇曾工作、生活过的同事们介绍,才大概略知平洛中寨村、张坪村两村花椒种植历史早、规模大、产量高、品质纯、味道正。再后来,因工作需要,我被组织调配到平洛镇工作了一段时日。走了些村落,爬了一些山梁、看到了一些村落的山坡、一些农户房前屋后或田间地埂上栽植茂密的花椒树,才知道平洛镇是康北地区生产花椒的重点乡镇,平洛镇花椒销售交易不在平洛街道集市,而是在中寨村的马路集市上。
欲想逛逛这个集市由来已久,也是本人的喜好和久有的夙愿。要么是因忙而无暇顾及,要么是乘车路过往返不注意这个地方,就一直搁置了下来,要么即是去过了这个村落,也总是错过逢集的时机。直到2018年7月31日,农历6月19日,适逢平洛集市。凌晨五点起床,带上手机锁好门,趁着夜色走过吊桥,穿过平洛街道,沿着江武路朝西方向步行而走,开始了踏访和实地逛逛中寨花椒集市的行动,为了圆一个梦,实现一个夙愿,就如饥似渴的亲临这个村落的小集市实地看看其盛况,身临其境的见识见识其真容。在途中,不时有摩托车和小货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有的摩托车后座上捎有蛇皮袋子朝集市方向疾驶而去,图个赶早买个好价钱。在簸箕湾下面的路上,碰巧遇上提早赶集出售完花椒返回的老农,上前搭讪悉知他们是本镇街道村、剪子坪村的椒农,趁早返回去再上坡干点农活。经过吕家坝村民小组对门的文家沟桥,走过一户姓董人家楼房后,大老远就瞅见马路集市两边街道矗立的两三盏太阳能路灯明亮闪烁,给喧嚣、沸腾的小集市增添了光彩。停放在江武路南侧的大小车辆一个挨着一个,车门紧闭着,人都蜂拥而至扑向早已人满为患的集市上,抢购货物。约摸四十分钟就来到了正真的、名副其实的中寨村民小组了,也就是到了这次踏访的目的地--中寨花椒市场。
走近集市,穿越集市,顺江武公路而行,边走边向两边的椒农和商贩眺望,但见装有花椒的各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蛇皮袋、手提袋、编织袋摆放在椒农主人的身边,迫不及待的期待各路商贩大神看看自己的货物。这些打早来自中寨村周围的山村的椒农们,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中年人,也有穿着时髦、打扮整洁的村妇,他(她)们站立在集市两侧或一侧,耐心等候各地前来收购货物的商贩大神能光顾一下自己的货物。椒农们用渴望、期盼的眼神焦急地等待各路商贩青睐他(她)们的商品,心里嘀咕着:“我的花椒好!快来看吧!”,当看到提称杆子的商贩走过来,与他(她)们讨价还价时,椒农们眼上生出了笑容。而因货物的成色质量或干湿程度商家看不上自家的货而离开走到另一边椒农看货时,椒农们顿时愁眉苦眼了。当我穿行于这个小集市,用手机拍照时,站立在公路两侧的椒农和忙碌抢货的商贩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个陌生的不速之客。走到凌驾在花崖河之上的中寨石拱桥,但见桥两边也停放着大小的车辆,有的车箱里有少量的货物,有的车箱里还空空的。不时有中寨、龙坝、王河、打沟坝的一个、两个手提袋或肩扛袋子的村民纷纷走向黎明中的集市。不时被一些商贩高声喊住或扯住椒农的袋子软硬磨缠,讨价还价。行至平洛中寨道班后,又折返从西向东沿路而行,不时碰上村上已打过交道或见过面的熟人--村民打声招呼,问问今年花椒收获、出售情况。一边行走,一边观望,认真仔细的搜寻集市上闪亮的场景,不时择机用手机拍摄清晨中早已耳闻的中寨村花椒集市的交易场面情景。在这条狭窄、不太长的小集市里,在两边的有三四家门店里交易很红火,大凡一些商贩在集市上与椒农商谈交易成功后,就引带着椒农们跟随商贩身后来到门店过称、算账、装货。有的商贩将收取的货物装包上车拉走,有的商贩还在原地寻找地方将货物暂时寄存下来。也有椒农与商贩为短斤少量,价格浮动高低,质量问题而相互争执面红耳赤,僵持不下的场景,经过软硬磨缠,要么椒农吃一点亏,舍一点财,要么商贩吃一点亏,在相互埋怨下结账而去。
不觉间,来到了村上文书的家门口,但见文书俩口子正忙于与椒农讨价还价收购花椒,就没有打扰他们俩口子的生意。而与站在一边的文书的父亲、曾担任过村上书记的老人聊聊,他告诉我说:每年花椒成熟上市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我们中寨村就已经热闹起来了。叫卖声、讨价声……不绝于耳。中寨村作为康县最大的花椒交易市场,凡在平洛河流域所在乡镇所产的花椒大都要来咱们中寨村的小集市上出售交易,人多车多货多。但这个集市区域太小,长度从东到西不足1000米,宽度南北不足10米的地域,两边矗立着新近几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楼房,有的门面自己开办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收购的门店,有自己住房用,有租赁给本地方使用的,也有些房屋门面闲置紧闭。集市就像一弯月牙,显得十分狭窄。逢集日与平洛大集一样在三、六、九三个日期。主要在每年7月份花椒成熟上市开始,到花椒销售结束,前后大概就一个月时间。开场时间比较短,从凌晨4多开始至清晨11.00结束,前后就是5到6个小时。每年花椒上市的季节,来自本镇辖区的椒农们,有骑摩托车的,有步行的,有开车的,都会从周围不同的山乡村落汇聚到这里,出售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的收获。能使自己的花椒卖上好的价钱,也不耽误摘椒的时间,在比较远的村落,天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椒农们早早地起床随意吃点东西,赶路来到这个小集市,就把自己的花椒摆放整齐在江武公路两侧等待出售,让来自天水、汉中、武都、县城、本镇的花椒商贩们挑选,筛选、过称,算账、付钱,将自己和家人辛苦钱谨慎的装进腰包里,眼上露出胜利的微笑。
盛夏时节,无论你是谁,只要来到了盛产花椒的康县平洛镇中寨村,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把整个田野、村庄都包围得严严实实,花椒树的叶子也开始由绿变红。到了花椒成熟采摘季节,田间地头、山坡山梁上到处都是椒农们抢手花椒忙碌的情景,但见男公妇女、老人早晨手提笼笼、身背背篓走进花椒林,忍受露水的冰凉,中午时分忍受炎阳毒辣的暴晒,汗水和麻椒味搅和一起,涌起阵阵难受之感,他(她)们忍受住了。酷热的天气,挡不住村民火热的心,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下,站满了男女老少忙碌的身影,收获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果实。
提起这些年发展花椒产业给农民造福带来实惠的事儿,老雍滔滔不绝地夸赞说,如今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多亏县扶贫、科技、财政等部门和镇政府为我们请来了“财神”。平洛镇中寨村土壤肥沃、气温温良、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种植花椒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当地种植的“六月”椒,品质优良、粒大皮厚、色泽鲜艳、芳香浓郁,并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脂肪酸等对人体有益物质,产品销售往全国各地。老雍还告诉我说,晾晒花椒直接影响着花椒的成色。只有在采摘后,一天之内晾晒干的花椒,色泽才更红润,能卖上较好的价格。所以,晾晒花椒,选择天气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因雨水较多,天气变化无常,致使花椒减产多,晾晒成色不到往年。大多数农户前往武都、成县、康县花费三、四千元购买烘干机一套用来烘干花椒,防止采摘的花椒变色,加大了椒农的成本。往年7月,每当花椒上市的季节,来自武都、天水、兰州、四川、河南、陕西等地省内外的商贩和游客络绎不绝,只要一到县城或平洛镇,都要前来采购些优质花椒带回去赠送朋友、亲戚。如遇阴雨天,椒农们都忙着打伞护花椒,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如今,中寨村栽植花椒树也经次于张坪村。他给我介绍说,中寨村共有农户380多户,家家户户都栽植花椒,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富裕了当地的老百姓,花椒已成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在花椒产业规模、品牌和市场营销方面相关部门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这里花椒发展已经形成规模,栽植花椒和科学管理花椒园在当地已成为尝到甜头的农民的自觉行动。老雍把栽植花椒和种植粮食做对比给我细细蝶了一笔帐,花椒的经济效益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十几倍。
正在与老雍叙聊的投机和劲头十足之时,忽然被一阵阵刺耳的车喇叭声打断。转过身一瞅,是集市上发生车辆拥堵现象。来自相反方向的一辆红色大卡车和一辆白色的大货车拥挤在一块无法行走,互不相让,僵持了起来,影响行人和来往车辆正常运行。这时候,一个高大壮实的中年人,穿过拥挤的街道和人群,将摆放在公路两侧的小汽车和乱停的摩托车高声吆喝摆顺,腾出空间后,用手势指挥大卡车师傅朝前方行驶倒车,一边指挥,一边呼喊,从东头指挥到西头,一并使车辆按规则停放和通行。这个中年人又成为清晨小集市上特有的风景,吸引过往车辆师傅和赶集人的眼球,无不为之连连竖立大拇指称赞。他就是这个村落的支部书记,村级交通安全协管员。无意之间,我用手机将他的身影定格在清晨里这个小集市的瞬间。
时至七点,告别了文书的老人,告别了这位义务交通安全协管员,告别了这个仍在喧嚣的集市,起身沿路返回镇上。听说中寨新建了一个花椒交易市场呢,咋都不去市场交易?一直是个未知数,让我也纳闷。因为这个村落小集市,属于纯粹的马路集市,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返回途中,看见交易成功的椒农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匆忙地踏上了回家的路,迫不及待地与家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望。
(作者系民进陇南市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