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飞散文两篇
滩涂野唱
春天,第一朵野花开了的时候,我极想去滩涂。我知道,去年11月迁徒到盐城滩涂的丹顶鹤,今年3月就要走了。又要飞到北方去。如果去滩涂见不到丹顶鹤,那我会很遗憾,会很失落。于是,我等待着,我准备好,在一个春光烂漫的日子,背上行囊,奔滩涂。与鹤相约,与鹿相见。一直走,便见枯苇丛中幼嫩的苇芽绿绿的一片。这里各种花次第开放,草长莺飞,百鸟欢唱。春的使者撩开了冬的缠绵,静默中宣示了春的嘹亮!脚下,水草丰美,海滩延绵;远处,空旷辽阔,云水千里。这就是东方湿地,盐城滩涂。美极了,美!这原始的自然风光。湿润清新的草野气息,一波漫过一波,我忍不住深呼吸。
我依然一直走。我追往滩涂的丹顶鹤。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地。三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来滩涂。我拍了一张与丹顶鹤的合影。那只可爱的鹤是被人工驯养的。而要接近真正的野生丹顶鹤,那并非易事,要费一番辛苦。一有惊动,鹤群就拍翅而飞。我悄悄儿躲进芦苇丛里。春风沐浴我,阳光拍打我;忘了饥饿,享受忘情。我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倾听去朝拜她们。近了。在几百米之处,寻见一只丹顶鹤临水嬉戏。我看见了,好多只!我心欢呼。丹顶鹤那白羽、红顶、黑翅。鹤们在独唱、对唱、合唱;鹤们在独舞、伴舞、漫舞。悠闲超然,千姿百态,美伦美奂。我傻眼了。我为这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心动神魂!丹顶鹤,你这从远古飞来的使者,你是天堂的少女!
丹顶鹤在鸣唱。这声音高亢激昂。鹤鸣声声向天歌。她们是用歌声告慰一个年轻的亡灵?!1987年秋,从东北来的驯鹤姑娘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飞失的天鹅献出了如花的生命。以后,又有许多有志青年激情投身于这项事业。当我起身挥手与丹顶鹤告别时,鹤群腾空而起,展翅翱翔,飞往高远的天空。我的仰望,也飞往幽深的蓝天……
还是一直走。暂别丹顶鹤,我将拜见麇鹿。要见到麋鹿,当然也要磨功夫。麋鹿嗅觉很灵敏,听觉可以感受到200米以外的动静。那么,我攀爬上“观鹿台”。凝神远眺,我怦然心动。一幅苍野葱茏如诗如画的画图扑入我的眼帘:林地、草滩、沼泽、盐棵地,一派野趣盎然。这就是麋鹿的故乡。这就是位于长江北岸、黄海之滨的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成了世界最大的麋鹿饲养场。瞧去,那是麋鹿哎。在草滩上,三三两两的麋鹿群,一副悠然闲适的样子。有些互相亲昵,有些在吃草,有些在啾叫。那对幼小的鹿还相互依偎着哩。我多想抱抱它们呀。虽然离麋鹿那么远,但当我俯视旷远神秘的野滩,当我的眼睛寻着温驯的麋鹿,那欣悦的感受,那欣悦的境界,竟让我屏住了呼吸。以至不敢放声,害怕惊着鹿们。
我从“观鹿台”下来,继续寻觅游历。我在草地上奔走,在树林里穿行,在野花从中朗读:朗读“鹿回头”的美丽故事。很早很早以前,周灭商纣时,姜子牙的坐骑是麋鹿。唐朝诗人贾岛这样描述麋鹿:“别有野麋人不见,一生长饮白云泉”。可麋鹿也曾累遭厄运。然而,地球上总有热心从事自然生态保护事业自然之士,经过不懈的努力,挽救了麋鹿的命运。所以,就有了麋鹿回归家园鹿回头的凄美故事。鹿回头!终于,麋鹿回到了故乡的怀抱。它们在滩涂上饮水、觅食、栖息、奔跑……
辽阔的海滨滩涂上,鸟类、兽类、两栖爬行动物、鱼类,生物多样性迅速发展,400万亩滩涂湿地,400多种、数百万只鸟类,选择在此繁殖、越冬、栖息,这里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这里万鸟飞翔,红蒿如潮,绿苇如海。这里多彩、美妙、神奇。盐城大美湿地惊艳世界!自然纪录片《一个真实的地方》入围法国尼斯电影节。
我快要结束春天里的滩涂之旅。夕阳西下,宛红宛红。我会再来。我忽感一阵眼热。我热泪奔涌。生命在继续,神话还要续写。朗朗长空,草青水碧,鹿鸣鹤飞。朋友啊,让我们携手留住这份美丽。
农耕禅
你一定还记得车窗外那熟悉的风景: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成片整齐生长的粮食作物,劳动的人们在田野里耕作收获……这就是滋养我们的土地,这就是我向往的农耕生活。
少时,我在农村度过童年时光。春天来了,草长莺飞,小河绿了。那油绿的麦苗,翠绿的柳叶,深绿的,浅绿的,所有绿色的植物都闯进我的眼帘。祖母很会种菜。左一垄韭菜、青菜,右一垄青椒、西红柿。这片是芝麻、花生,过去是黄豆、向日葵。田里有蜻蜓飞来飞去,小鸟叫着唱着。家家户户种田忙。
我一早起来,就看看南瓜花儿、扁豆花儿开了没有?一放学,就跑到田里帮祖母拔草、浇水。再过些日子,就摘一个西红柿或桃儿吃吃。那样的时光,温润、甘甜、快乐。我被淳朴的农耕生活濡染着。这就是我绿色梦想生长的地方。也生长了我最初的诗行。
后来,进了城。我就不能感受到这样的农耕生活。因此而苦恼。于是,一到假日,我就飞往童年的农庄,我的老家。欣喜地到地里松一会土,采摘一些黄瓜、柿子什么的。这些,都没有农药和化肥。然后,宝贝似的,带到城里去。与朋友分享。
其实,我家没有什么地,并没有什么事。有时,我打电话回家,让父亲留给我一点事做。我在地里挖红薯、拔萝卜、摘花生。心情很放松,就像在排毒。抓起一把松软的泥土,觉得土地是神奇的,富有灵性的。土地赐给我们太多了,我感恩这土地,要珍惜。再到田垄上走一走,抬头看云卷云舒,蹲下来摸摸庄稼的叶子,我仿佛与庄稼对话。我在想,植物是在以根、茎、叶、花以及果实,向我们传递语言,向我们交流,向我们沟通。这时,我的心很静。很虔诚。充满活力。以感念的心倾听植物与我说话。这就是我的农耕禅。因为,给了我一种“静力”。
前几年,生活在南京都市的我,更难接近农耕生活了。心,慌了起来。忽一日,我骑车去南京江心洲,到江宁的百家湖,与江心洲和百家湖的农人一起拔菜、摘葡萄。我又能体验到农禅的快乐。很感恩。其实,我离真正意义上的农耕生活很远很远。只是,身心需要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我爱自然。西方有学者把大自然称为“人类的第二情人”。我说,这是永远的时尚语录。绿色可以养眼和滋润心灵。大自然能医治现代人视角过剩、信息过剩、拥挤综合征等精神内伤。
无论领略多少山水风光,我都走不出农耕风景;无论我走到那里,我都心存自然。我会再回到孩提时代的农庄去。去看看守望田园的、饱经风霜的、唱着四季牧歌的农人,去看望我年迈的父母。去松一会土,采一簇菊花。走吧,明天就出发!
(作者简介:应飞,女,幼儿教师。盐城市民进会员,盐城市作协会员。现居杭州。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团结报》《扬子晚报》《青年作家》《风流一代》《青春》《国际日报》泰国《中华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散文《被音乐唤醒的鸟群》 获得江苏省第25届报纸副刊好作品散文类2等奖,儿童诗《秋天到》入选2015年《中国诗歌大系》(华东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