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杨:祖国很远,祖国很近
祖国,熟悉的名字,遥远的感觉
“祖国,熟悉的名字,遥远的感觉。”
这是1992年4月11日,开始留学前我对祖国的真实感受。
因为祖国如空气般就围绕在我的身边,让我感而不觉。祖国是我唱的那首歌《我爱你,中国》,祖国是我诗集上工整抄写的余光中的那首诗《乡愁》。
是的,我和祖国近在咫尺,对她的感觉得却并不真切,祖国于那时的我,仅仅是个抽象的概念。
祖国,远在千里之外,让我思念让我忧
1992年走出国门开始踏上留学之路的那一刻起,祖国竟然如此真切地和我融为了一体。当有人说关于中国的话题时,我的耳朵会立刻像长出了雷达一般,想要听出个究竟。知道是在说中国的好,心里不由得兴奋自豪。知道在说中国的不好,就冲动地想上去理论。对于那时的我,祖国在地理位置上一下子遥远了,但是,和祖国的心理距离却是如此之近。记得1995年10月和其他留学生聚会庆祝十一祖国的生日,回家的途中几个同学禁不住在日本的街头唱起了“我们的大中国啊,好大的一个家......”,喜庆的歌曲却让异国他乡的我们都红了眼睛,禁不住哽咽。远在千里之外的祖国,让异地他乡的学子们如此真切地思念着,忧伤着。
千里之外的祖国,和我息息相关
1990年代,那时中国整体实力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往往让那个年代的留学生不仅在经济上拮据,在视野上也显得局促。记得在留学之初的两件事,让当时的我很愤懑。
先说说中国升学学制的事情。因为我们当时留学生中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小学5年制,这导致他们不能和日本的学制接轨而无法报考自己心仪的大学和研究生院。后来经过学校的协商,几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如愿报考了自己想去的名牌高校时,班级里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半开玩笑半讥讽地说“你们中国人加上幼儿园年头就够啦”。忘记了当时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是怎么回应的,但是,我们都憋着劲儿最后各自考取了国公立大学。中国人,第一次那么真切成了让我要为之努力,不能抹黑的名字。
另外记忆犹新的是“CD事件”,我向一位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借成龙的CD盘的事情。那位留学生借我CD盘时,打开CD盒,用食指把CD挑出来和我确认“你看看CD盘是光滑的,没有任何滑痕,是吧,你还我的时候也要这样,你们中国人要学会好借好还”。重来没有得到过这般“礼遇”的我,不知如何应对,只记得自己睁大了惊讶的眼睛,接过了他的CD盘。回家的路上想起班级里这几位总是爱说怪话,讥讽中国留学生土气,没有见过世面的过往,竟然委屈的在电车上流下了眼泪。后来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场景和情绪似乎淡忘了。直到博士毕业都好几年的我,竟然在梦中重新和初到日本的同学聚会时,我才知道我并没有淡忘。在梦里当那位盛气凌人借我CD盘的男生,对我说“你让我尝一口你的海鲜盖饭”时,我说“好的,请吃”,紧接着我在梦中竟然脱口而出“我和我的祖国,在这十几年里都强大起来啦!”。从梦里惊醒过来的我,竟然紧紧地攥着拳头,还激动不已。这个梦境后来还和自己的学生半开玩笑地分享,自己过了十几年还要在梦里,跟过去的同学不仅讨自己的公道,还为祖国讨公道。
现在想来,留学期间不仅仅有我要自强,还有一份我是中国人,我得要自强的动力在默默地支撑自己,鼓励着自己。而我的祖国的确在这十几年,几十年间努力着,成长着。祖国的壮大,让异地他乡的我们身后升起了一座可以依靠和骄傲的大山。
祖国,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
2013年当我重新到东京做为期一年的客座教授的午后,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
记得是春寒料峭的午后,在罗森24小时店里买热咖啡。发现店里播放的竟然是我国歌手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的日语版,听着日本歌手重新用日语演绎的这首歌曲,我激动地在那个小店里端着咖啡绕了好几圈。因为二十几年前,也是类似的场景,我也曾这样在24小时店里徘徊,惊讶地发现小店里播放的我以为的港台歌曲,竟然都是日本歌曲的翻版时的复杂心情。
当我从小店走出来时,也许没有人会知道街头上匆匆的行人里,有一个激动的中国人,这样感慨着:二十几年时间流逝,我们祖国的影响力,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不仅仅是我们迅速提升的GDP,还有这些美妙的歌声传播着我们的文化。那个走在日本街头,心情的激昂的中国人,真切地感受着我的祖国,我的中国,正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