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加平:祖父情深
又到农历正月十二,这是我祖父的忌日。他,离开我已经32年了,每逢此日,我都会去乡下祭奠。
我从小缺少父爱,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成长的历程中,一直是母亲的陪伴、照顾和教育,而祖父、祖母对我的影响颇大,尤其是祖父,具有替代父亲的作用。
祖父有个“出早市”的习惯。天蒙蒙亮,麻雀在屋外开始欢叫。祖父便先是咳嗽两声,然后起床,拿一个四角竹篮子,前往丁桥小镇。镇上的茶馆,他是每天必到的。围着一桌人,泡一壶茶,侃大山,拉家常,张家长,李家短,各种新闻传说,就从茶壶里慢慢地流出来了。
我曾跟随祖父去过茶馆。那里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彼此都很熟悉。坐定,祖父也给我倒了一盅茶,一喝,苦的。泡的红茶,很浓,我不习惯。
喝淡了一壶茶,祖父会去饮食店,有时买一个包子,有时吃一碗面,但“一开”烧酒是必不可少的,“一开”,其实就是一小瓶二两。
回家时,祖父会给我带一个肉包,或者一块松花糕。有时是一根油条,油条当时叫“油炸桧”。祖父还给我讲了关于“油炸桧”的故事,这“油炸桧”其实跟南宋的岳飞有关。岳飞小时,其母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后来,金人入侵,岳飞奋起抗金,忠心报国,成为民族英雄,不料后被奸臣秦桧所害。老百姓痛恨秦桧,用面粉捏成秦桧模样,放在油锅烹炸以泄愤,人称“油炸桧”,久而久之,面人便以长条面团替代,名称仍叫“油炸桧”。
祖父讲的故事,在我童年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便立志,一心要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英雄。
祖父识字不多,但懂《百家姓》《神童诗》《花夜记》……尤其是《三字经》,他教我做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关于天干地支,我也是从祖父那里学习的,“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祖父是一个不计较利益得失之人。那个年代,生产队集体劳动,记工分取酬。因为“出早市”上街,祖父到田间,经常会迟到一会儿。按照时间,就会被扣工分,而别人劳动一会儿,已在地头休息,“有烟抽烟,无烟看天”,祖父呢,不辍田间劳作,趁这时间,他的劳动任务早已超出了别人,甚至会多垦一垄地,但记工分是按时间的。祖父呢,从不因为少记工分而抱怨。
祖父是一个勤勉和气之人。虽已六十多年纪,挑泥、翻地、挑羊粪……什么都干。村里有需要帮忙的,他二话不说,重活累活抢在头里。祖父名叫有堂,晚辈都叫他“堂伯”,孙辈的叫他“堂爹”。他在骨子里的思想,就是“和为贵”。遇人总是笑嘻嘻的,从不和人吵架、红脸,有时祖母唠唠叨叨,他总会说:“空讲。”在我的印象里,唯独有一次,他是真的火了。那一年,集体土地重新分配到户,我父亲的坟地在小祖父家的桑园地,我们用相同的面积调换,可小祖父蛮不讲理,还嫌吃亏,便把我父亲坟头新傍的泥土弄掉了,我祖父出于正义,出于尊严,和小祖父大吵一场。事后,他嘱咐我:“今后小祖父去世,你去也不要去。”可见,祖父是愤怒到了极点。当然我知道,这也是祖父气头上的话。后来,听说小祖父生病卧床,我立马就去看望了他。小祖父去世,我们还是尽了应尽的礼节。这就是祖父说的“和为贵”么。
因我缺少父爱,祖父对我关爱有加。恢复高考,我考上了湖州师范,每次放假,祖父亲自做菜,给我做最好吃的大蒜皮子和红烧鱼。1983年,我又考上了浙江教育学院,祖父亲自到杭州来看我,带了许多黄豆、薯片等好东西。我带他游玩了西湖、黄龙洞、九溪十八涧……
1991年,祖父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那是正月十二,乡下,天下着雨,有点冷,祖父慢慢地就睡过去了。南京的小叔,乡下的姑姑……大家都在,下午3点光景,不知谁喊了两声:“快点!快点!”大家连忙冲进房间,只见祖父紧闭双眼,停止了呼吸,脸色安详而平静。我拿起准备好的“竹丝灯”,点亮,让祖父提着,照亮他的前行之路。祖父的胸脯又动了一下,眼角落下了一滴眼泪,这是对世界、对亲人的一种留恋!也是他辛苦一辈子的总结!我用纸把泪水轻轻拭去,所有人一起双膝跪地,默默送行,在心里祷念着:一路走好!
祖父出殡的日子,天突然放晴,连绵的阴雨停止了,亲朋好友都来吊唁。我护送他去了殡仪馆。祖父的骨灰,是用一条红色的绸被包裹来的。因为早已预备了棺木,人称寿材,于是,把骨灰全部撒入棺木,安葬在自家的地里。
一个善良的灵魂就这样升了天,留在我心里的,却是一个不朽的形象,一种永远抹不去的痛。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员会原主委,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