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李真微:怀甫亭怀甫

发布时间: 2023-05-30
来源:
【字体:

  杜鹃啼归之后,春意正盛。几场春汛过去,洞庭湖一扫寒冬枯萎肃杀之气,西呑长江,南饮四水,湖面一天天阔绰壮大起来,雄浑磅礴起来。这时登临岳阳楼上,就能感受到诗人们描述的“气蒸云梦泽”“乾坤日夜浮”的景象了。

  在岳阳老城西门的一段城墙之上,巍然耸立的便是岳阳楼,这个由三国时鲁肃建立的水师操练指挥台,至今仍回荡着当年的呐喊,并以“先忧”“后乐”的思想,飘扬着一面人文精神的旗帜。登楼的人络绎不绝,没有那种去迪士尼般的情趣飞扬,也不是踏青访春那样的颜开嬉笑。而是一种庄重与虔诚,去倾听历史的涛声,去领略经典的意蕴。看一碧万顷,令人洗涤心尘,心胸开阔;望红日西沉,又令人宁静忘私,感受人生的悲壮。

  在岳阳楼大院内,城墙西侧,临湖的五坪台,建有一亭,叫怀甫亭。亭高7米,建筑40多平方,飞檐盔顶,像一只暂歇湖边,振翅欲飞的大鹏,与整个岳阳楼范围内的建筑物风格一致。这座亭建于1962年,纪念唐代诗人杜甫诞生1250年之际。当时世界有关组织将杜甫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画像和他的《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悬着樟木匾额,由老革命家朱德书“怀甫亭”三字,苍劲古朴,端庄敦厚。亭柱上挂着诗人兼书法家吴丈属撰写的对联: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此联表达了对杜甫一生遭遇的惋惜和怀念。

  杜甫,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之中,深知百姓艰苦,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然怀着与民众相同的感情。他的诗便是民众的呻吟与呼喊,焕发着人民性的光辉,所以被尊为诗圣、诗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揭露豪强与庶民之间的根本对立;在“三吏”“三别”中诉说动乱与战争给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宁可自己饥寒而死来换取穷人的温暖。这是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高尚而伟大,却是长夜里的一束极光。

  杜甫一生是苦难的,但也正是苦难成就了他。他出生于公元712年,年轻时正当开元盛世,也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和雄心壮志。35岁后,安史之乱从酝酿到爆发,国家、人民陷入极端的混乱与困苦之中,杜甫也随之备受折磨。后来当了个八品芝麻官的左拾遗,又屡遭贬斥,这就成了他的炼狱。他更关心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疾苦,煎熬出一个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给诗歌赋予了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笔下的满目疮痍、乾坤震荡,就决定了其主流风格,一定是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了。

  是杜甫嗟叹着时代,也是时代塑造了杜甫。他比李白只晚生11年。在历史长河中,11年只是小小的一浪,然而这节骨眼上的时间差,却造成两人成年后境遇的巨大差别。李白算是在天宝盛世度过了大半生,等到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已54岁了。那前半截韶华,他过得放荡不羁,系情山水,游踪所及几乎半个中国。他鄙视权贵,忧国忧民,而性格中又多了仙风道骨,以其浪漫主义精神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仙。而杜甫主要是在苦难中浸泡一生。历史火山口爆发的这一瞬,就把两位诗家摔到两侧,成就了两位风格迥异的诗祖。

  杜甫是伟大的,但他不是突兀的喜马拉雅,而是一段宽阔的河流,是聚集与光大。时光再往前倒推一千余年,楚大夫屈原坚持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受到昏君及佞臣的排挤,流放到沅湘流域漂泊,最后以满腔愤慨向腐朽势力发起猛烈抨击,自投汨罗江。体现了深刻的爱国情怀和人民意志。从《离骚》的“哀民生之多艰”,到杜诗的“穷年忧黎元”,便是一脉相承。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过历史的沉积,就凝成了岳阳楼的文化气场。怀甫亭就是这气场中的一声吼!

  公元768年(大历三年),杜甫在成都居住一段以后,就决定出川回乡了。他拼尽所有的家财买一只小木船,载着全家老小,也载着孤苦和乡愁,从䕫州出发,经江陵到达岳阳。带着疲惫与病痛,他登上了岳阳楼,顿时眼界拓开,为洞庭的浩瀚感到惊叹,但把栏杆拍遍,想着这国破民荒的现实,又止不住悲寂涌上心头,于是从肺腑涌出为国家和自己哭泣的绝唱。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数百年就在众口流传吟诵。一次又被诗人毛泽东乘兴挥毫,书成一卷,留墨为宝。这书法流畅遒劲,情怀洋溢尺幅之间,神思飞扬千古之外。两位伟大的诗人书家,似乎穿越时空邂逅,倾心对话。这幅字现在悬挂于岳阳楼三楼厅墙,为斯楼置顶。也就与一楼《岳阳楼记》雕屏一起,成了楼之灵魂。

  离开岳阳之后,杜甫也就一叶扁舟在湘江流域游弋。多亏沿江乡民和地方士绅下船周济,才能保一家活命。酷暑寒冬,炎阳冰雪,一个空间不到五平方的狭小乌篷船上,度过了七百余天。最后在逆汨罗江东向平江去的途中,病情日益加重,逝于船舱。乡民们将他安葬好,修好墓,直到43年之后,孙子才将他遗骨迁回故土偃师安葬。杜甫与屈原同怀一腔志,共眠一条江。湘江上的一条小支流,竟成了蓝墨水的上游,也成了爱国精神源头之地。岳阳楼旁的怀甫亭,成了杜甫精神栖居之所,一座镇湖之塔,更是一座屹立的航标。

  岳阳楼是文化的高地,在其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贬谪文化。《楼记》中有一句话,“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总结。从李白算起吧,他多次被贬,来了,且多有赋诗。杜甫当过小官,也多次被贬,来了。柳宗元被贬,起码来了三次。白居易被贬,也来了。刘禹锡、刘长卿都多次被贬谪,也多次登岳阳楼。到宋代,黄庭坚、陈义与也来了,留下诗章。就是把岳阳振兴得政通人和,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和为楼作记的范仲淹,无一不是贬臣。这么多迁客来了,他们背着同一身份,戴着同一顶帽子,又是一场穿越历史的精神聚会。他们有着相同的曾经,或是犯颜直谏,或是为民请命,或是弹劾贪腐,或是革故鼎新,但都成了庙堂的牺牲品。自古忠臣多逆难,这是封建社会不曾违背的铁律。他们被历史的浪涛打到一弯来了,在同样境况下喷发的诗情,合起来几乎成了一种软暴力。不是那种风花雪月,那种游山玩水,那种闲情逸致,而是国之大难,民之大忧,人之大苦。或是一种竭诚的政治劝谏,或是被贬后心情依然豁达,保存着对人生的自在自信。这样朝朝代代积累下来,便堆成一种文化——贬谪文化。岳阳楼没有庙堂的阴森霸气,有江湖的辽阔旷远,就自然成了贬谪文化聚散之地。怀甫亭就是这文化典藏的高阁。

  比怀甫亭建筑地面高一层的是岳阳楼主楼。主楼北侧还有一座三醉亭。这亭始建于乾隆四十年,后多次重修。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据考吕洞宾唐代796年生,比杜甫还晚了几十年。此人仙风道骨,虎体龙腮,被民间传列八大神仙之中,实则道家北五祖之一,秉承超脱现实的道家思想。宋代起民间流传他许多神话故事。他在三醉岳阳楼后赋诗一首: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怀甫亭与三醉亭为邻,总让人觉得有点不太般配。虽说两位都是大唐人士,但一位是堂皇正派,一位是三教九流;一位是人间烟火,一位是天上神仙。庄重与滑稽,严肃与飘逸,血火苦难与觥筹交错怎么也搓不成一根绳。然而岳阳楼以一种开放的胸怀兼收并蓄,这就有了文化的多元和意识的无限。

  怀甫亭依然是一处独特的风景,每当洞庭夕照,渔歌唱晚,仍旧是怀甫亭霞光最为灿烂。

  (作者系岳阳民进会员、曾任湖南省中学语文学会副理事长)

作者: 李真微
责任编辑: 谷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