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永梅:人到中年如秋,是一场懂得
走过姹紫嫣红的春,走过热情似火的夏,不知不觉,已入秋。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淡雅的桂花也携带着它的香,袅袅而来。
提到秋,我特别喜欢沈从文笔下的《秋》:“站在门边望天,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镀了金色。……一切景象全仿佛是诗,说不出的和谐,说不尽的美。”
老舍写秋也很美:“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
对于秋来说,这样的表达是不是很美?这样安静而丰富的秋,是不是很美?
秋日没有捷径,只有经历绚丽的春与繁盛的夏,才会有如此安静而丰富的秋。人的生命,就像一年四时的季节。而人到中年,亦如秋天。只有经历岁月洗礼,才能迎来人生之秋。
作家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份安静,这份丰富,应是属于中年。
人到中年,人生旅途已走过大半的行程,没了不甘的情绪,纷乱的心绪,也能伴随着时光,慢慢沉静下来,生命多了温情与厚重。于是,内心渐渐拥有了一份平和安详之美,不急吼吼,不焦躁躁,生命之旅留下的痕迹,皆是恰到好处的安妥模样,都看作是岁月莫大的恩赐。
中年人生,是一场懂得。
懂得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临江仙》词中的一句,毕生漂泊奔走的苏轼,告诉我们,我们与世界终是一场相逢。时间一到,纵有太多留恋或不舍,亦该走的走,该留的留,当散的散。于是,便懂得当下日子的宝贵,对当下日子多了一份深深的怜惜。用和乐的心灵,让每一个当下,都开出美好的小花儿——“依然一笑作春温”。
懂得了更要好好爱自己。生而为人,各有使命,其一便是要活出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而享受幸福的首要条件,便是拥有健康。网络上曾经流行一句话叫“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似乎“有趣的灵魂”才是人生的极致追求,岂不知,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定是爱惜自己“皮囊”的。
懂得了去悦纳身边出现的人发生的事。中年大多带着理性与平和的味道,因为生活的历练,人生的磨砺,让生命不断成长成熟。品尝过酸甜苦辣咸的滋味,在悲欢离合中圆融了心境,不屑于那些尔虞我诈的小伎俩,也厌倦了阿谀奉承的小虚伪。选择了宽容与豁达,便也是与往事和解,与生活中的遗憾和不完美和解,也是更好地与自我和解。
懂得了力所能及地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活。人到中年,余生更显宝贵。在自我的能力和掌控范围内,尽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不会辜负此生。那就删繁就简,从繁杂繁琐的生活中,让自己减少欲望,丰盈自己的灵魂,找到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正如丰子恺所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人生入秋。人生如秋。
秋天的美,是一幅中年人的山水画。人到中年如秋,更是一场懂得。命运总会善待那些在春天闻过花香,在夏天仰望绿叶的人们。终有一天,所有的低吟浅笑,都能在岁月的秋里,开出一朵花来,只愿心事澄明,日子含香,笑语流年。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这是我特别喜欢的诗句。想一想,就这样微笑着,安静着,立在这明净的秋里,不必说话,是不是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美好?
(作者系民进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即墨区优秀文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