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卫兵:难忘家乡的老宅
家前有历史文化名园,即闻名全国的江苏淮安清晏园,清晏园是全国治水和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好的衙署园林,全国文保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有“江淮第一园”之称,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清晏园糅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
明永乐时,清晏园为督理漕粮的管仓户部分署,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设官治河,河督靳辅在明代户部分司旧址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改设江南河道总督署。后经历任河督整修,公园建成规模。清晏园曾先后称为西园、淮园、澹园、清宴园、留园、叶挺公园、城南公园。1991年,公园更名为清晏园。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天散步进入清晏园内,游人顿觉清新,观假山垒石,池中莲花,悄然绽放,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新春的气息。再向前走,许多植株,还有高大的树木,忽见一地碎花,抬头仰望原来是一棵杨槐树,高大的树干,随风飘舞的树枝,树梢上垂下一串树叶,薄雾轻裳,青衣姗姗,像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晃动着,晃动着,还有那躲藏在枝叶中的少许花儿,此时此景不禁把我的思念带回了远在故乡淮阴的老宅。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老宅那儿也有一棵槐树,每年都会有那么几天,院子里一阵阵沁人肺腑的花香,那细碎的花儿飘落整个庭院,树梢上的树叶晃动着你的眼。院中还有几棵无花果、香椿树,每每看那翠绿的叶子,便盼望那美味无比的无花果与香气四溢的香椿叶,看到那诱人的绿色果实,便盼望成熟的那一天。野果香,花儿梢,叽叽喳喳的麻雀们也纷纷飞来,偷吃那么一两个无比美味的无花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漫步在绿意中,常会思绪万千,想起老家小院,便想念乡间宽敞的农家土路,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候过的葡萄秧;想念老槐树下几位乡邻絮语陈年旧话,农谚桑麻。那个曾经留下我无数脚步与人生梦想的老宅,那个如此舒适的家,那儿的庭院。故乡的云,故乡的歌,还有一只小狗,白色的毛,小巧矫健的身体,是那么可爱。每当夕阳西下,狗儿常常坐在庭院里,有时也倚在石阶上,用那双美丽的眼睛观察着,家人回来时,便高兴地吠一两声,亲昵地围着你转圈子,有时还会把那有力的小爪子扑在我身上,伸着毛茸茸的小脑袋,想让你摸一下,有时也会骄傲地摇着它那纯白的大尾巴。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夏天,我会陶醉地躺在藤椅上纳凉,小狗便会乖巧地坐在身边,有时也会淘气起来,用那粉红色的小鼻子嗅着,碰碰你,便是想我抱抱它,家人和邻居都非常喜爱这只小狗,常常拍拍它那聪慧的小脑袋,这种回忆在长久的凝视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庭院幽幽,院里的菜地还有盛开的玫瑰、百合、牡丹、月季……各种乡土绿色蔬菜更是不用说了,屋顶上蔓延着许多丝瓜藤,不大的乡村小院时刻充满生机与绿意,井井有条,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最美好的时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多少年来,不管漂泊异国他乡或天涯海角,不管人生得意或落魄凋谢,叫我如何不常常思念老宅?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明朝朱柏庐《治家格言》里的名句当永远镌刻于我的脑际:“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新中国成立的75年真是岁月如歌,物质极度贫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因人在旅途每年回老家的机会逐渐减少了,家乡的一草一木,涤荡着我生命的岁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岁月斑驳,历史更迭,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历经岁月和风雨洗礼的老宅、旧街古巷都陆陆续续地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和我们说再见了。每个人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远离纯净,开始漫步在红尘的烟火里。有一种缘,放手后成为风景,有一颗心,坚持中方现真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岁月如梦,弹指一挥间,已人到中年,心中始终有永远的老宅,心中始终藏着永远的思念……
(作者系江苏淮安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