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来自大地深处和民族灵魂的声音

——听刘三虎“吹土为声”

发布时间: 2024-06-06
来源:
【字体:

  和大部分普通听众一样,我最早知道有埙这种乐器,是通过贾平凹的小说《废都》。就在《废都》刚出版的那些年,我曾陆续在朋友处听了贾平凹与埙乐演奏家刘宽忍合作的埙曲《风竹》《坐望》《夜行》《如莲》,以及和小雅国乐社出品的《秋风辞》,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2000年秋天,我有幸与刘宽忍先生一起赴青海参加西部文化工作会议,在火车上一路听他介绍埙乐。在西宁下榻的酒店里,我们彻夜长谈,并第一次现场聆听了他的埙乐演奏,也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些形制大小不一、音孔多少不等的埙。2011年冬天,我正在摄制文化纪录片《秦风》,听说刘宽忍的埙乐与国家交响乐团的协奏演出将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我当时正带一个摄制组在陕北拍摄,无法亲临现场,只能电话通知在北京的一个摄制组去全程拍摄。后来在《秦风》后期制作时,我再一次通过影像欣赏了刘宽忍先生在国家大剧院的埙乐吹奏。在这些断断续续的聆听与观赏中,埙的形制和声音给我留下了极为奇妙而又深刻的印象:一种平底卵圆形,中空,顶端有吹孔,中间有数个音孔的陶制乐器;一种幽幽怨怨,深邃而悠远,沉厚而凝重,充满土声地气,极富穿透力的声音。

  而我真正被埙乐穿透,竟至灵魂出窍,则是在最近集中聆听“刘三虎埙独奏音乐会‘吹土为声’”的那个夜晚。

  尽管我早就知道刘三虎的埙艺得自家传,又受过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训练,对他的演奏水平之高早有预期,但当我真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他的演奏中时,却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旷古悠远、厚实饱满、或雄浑低回、或清灵欢快的声音,那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节制有度的吹奏技法,那如泣如诉、摄魂夺魄的诉说,加上国风青年乐团的古筝、琵琶、箫、笛子、二胡、鼓,以及伴唱的精妙协力,一曲曲将我引入到了化境,引入到了一个民族灵魂的深处……

  如同这种作为中国古代八音之一的埙来自“土”一样,这一曲曲埙乐有似来自大地的深处,来自我们这个祖祖辈辈守土为业的古老民族的灵魂深处。中华民族史上一幕幕充满写意色彩和诗性韵致的文化记忆,通过刘三虎深邃而悠远的吹奏,渐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源自最古老、离大地最近的中国戏曲秦腔音乐的《风竹》;描写“长安八景”之一“咸阳古渡”的《古渡秋》;取材于唐代鼓乐曲牌的《满庭芳》;源自王维诗歌《送元二使安西》、由古琴曲移植而成、用中低音埙演奏并伴唱的《阳关三叠》;由古曲《苏武牧羊》改编并首次使用埙的半音阶快速下行技巧演奏、讲述了“雪地又冰天,雁群汉关飞,留胡不辱节”的民族气节的《苏武》;运用十孔埙与跨越两个八度音程的高音六孔埙,呈现陕西本土音乐地域特色的《土风》,以及打破传统埙乐旋律化程式,融入诸多现代元素的《忆》……这些乐曲通过一枚枚大小不等的陶埙,在刘三虎沁人心脾的吹奏中,浮现出了中华民族质朴而深厚、雄浑而高远的民族气质和美学传统。

  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属八音中的“土”,且与陕西这块土地密切相关。据先秦典籍《世本·作篇》中的“女娲作笙簧”一说,女娲应该是中国乐器最早的制造者。另据一些史料所说,华胥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而作为母系氏族首领、中华民族祖母的华胥,以及抟黄土造人的女娲,曾经就生息于陕西蓝田的华胥镇一带。蓝田及周边的临潼等地有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庙宇。神话传说中,女娲不仅抟黄土造了人,也极有可能抟黄土造了陶埙。1957年,在离华胥镇仅几十里地的西安半坡,发现了67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遗址,并出土了两枚埙(陶哨)。虽然埙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山西荆村遗址、甘肃火烧沟遗址、河南二里岗遗址也有出土,但如果将半坡出土埙的考古依据,与“女娲抟黄土造人”“女娲作笙簧”的传说和史料相印证,则不仅可以证明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女娲是乐器最早的制作者,而且也有理由证明埙是最早出自陕西土地上的乐器。

  陕西是炎帝部落、黄帝部落,以及“教民稼穑”的周王朝祖先后稷的生息之地,因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腹地。而“土地”是农耕文明的“命根子”,故而也是以农耕文明为文化本原的陕西,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脉。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八音中的“土”的代表乐器埙及埙乐,当属中华民族音乐的根脉和正音。中华民族先祖极有可能用这种土制的乐器发出的来自大地深处的声音,与上天、与祖先、与神灵对话。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埙乐早在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礼作乐时期,就被当作礼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祭祀天地、祖先、神灵,以及婚丧嫁娶等各种典礼仪式。这种情景在中华民族最早的典籍《周礼》《诗经》中已有记载:《周礼·小师》中有“埙箫管。”《诗经·小雅·何人斯》中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箎”;《诗·经大雅·板》中有“如埙如箎”等等。秦汉以后的儒生们著述的《礼记》《前汉·律历志》《说文》《尔雅·释乐》等文献中,更是大量述及埙。

  而在今天这个西洋音乐、电子音乐铺天盖地的时代,埙早已成为一种被考古发现的文物,一种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于埙的发祥地陕西的刘宽忍、刘三虎等几代音乐家,将埙及埙乐从尘封的历史烟云中复活,并发掘出中华民族本初的声音,融入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复合声部之中,以古雅深沉、浑润醇厚、幽静深邃的神韵和质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

  刘三虎作为一名现代青年演奏家,与埙这种中国最古老乐器的相遇,本身便是现代青年与古代先祖的一种跨时空对话,是中华民族内在生命力在现代艺术中的复活和重生。他所吹奏出的古朴而悠远的埙乐,有如一个现代人在为中华民族精神招魂的声音。在这种回肠荡气的声音中,我听到了古老的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期望和自信。

  (作者李震系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 李震
责任编辑: 邵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