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星:最是东坡任平生,杯且从容古难全
题诗:中秋偶记
时雨时晴盼月圆,忽东忽西逐婵娟。
最是东坡任平生,杯且从容古难全!
近来天气颇为怪异,日间晴好,艳阳高照,夜里却总要来一场雨。传闻今年中秋之夜,有“超级月亮”六十载一遇,会如期而至吗?恐怕连一轮寻常月色也不一定能见了吧?盼望着,更担心着。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如此忧虑重重,患得患失?
前晚,“大观奇妙夜”惊艳开启,来自“南国灯城”之国家级非遗“自贡灯会”,点亮了奔来眼底的滇池,点亮了夜色温柔的昆明,更拉开了昆滇民众与五湖四海游客迎接中秋、国庆佳节之喜庆大幕。当万千彩灯于一瞬齐齐绽放,我三四十年前的童年记忆刹那闪回,这就是我故乡的感觉呀,这就是我再也回不去的自贡故乡的感觉!
我带着妻、女儿,带着母亲,带着岳父岳母,随着人潮,涌入观灯的海洋,犹如几颗微不足道的水滴融入大海。由于我还肩负着一些工作任务,忽东忽西地寻找亮点,拍照、录视频,不觉中,便与家人走散。人生之常态,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油盐柴米的生活,为了执着追逐的理想,为了使命担当的情怀,为了内心深处完美的“婵娟”,谁不是疲于奔波,拼尽全力,甚至耗尽生命?
每每夜深人静,凝视自己,审视内心,谁都会忍不住自我叩问灵魂吧: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要的究竟是什么?我的付出究竟价值何在?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或许并非你做了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或遭遇了怎样的苦痛,最重要的,应该是一个从容的内心状态,应该是一种淡泊的名利观念,应该是一份豁达的人生态度。
穿梭于人海与灯海之中,突然,妻携女儿及岳父岳母迎面而来。不曾刻意找寻,我们已然重逢。女儿忽又跑开了,二老急切去追,妻随即挽着我,开心地说:就当咱俩单独约会一下吧,走……
穿梭于人海与灯海之中,突然,满头银发的母亲蹒跚而至,差点与我撞个满怀,她将拐杖悬于肘部,不断发出激动的惊呼与大笑,不断拍摄着她眼中美丽的风景。
穿梭于人海与灯海之中,突然豆大的雨滴喷射而下,密密麻麻的观灯者迅即慌乱,疾速游走,拼命躲雨,只有极少数撑起了携带的雨伞,显出先见之明。
我已结束工作,甚是坦然,扭头看向身边的母亲,她竟拿出一件灰色大雨衣,麻利地穿戴起来,从容且得意,哈哈笑道:“还是我早就有准备呀,知道肯定会下雨!”
我急忙拨通妻的电话,彼此皆叮嘱对方:快快出公园,各自打车。
每当望月,每当遇雨,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脑海里都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些经典诗词的意境,尤其是苏东坡的那两首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坡仙之文学境界自不用说,其人生思想境界之通透豁达,更是举世罕匹,千古无双。如我辈热爱者、拥趸者、敬仰者,自不敢奢求其文学才华,但其人生态度与思想境界,何尝不能效仿一二?
出得大观公园,已是骤雨初歇。打车难,我便陪着蹒跚的母亲,沿着大观河畔,徐徐步行。8年前,她髋关节粉碎性骨折,术后便一瘸一拐,但对生活以及生活中每一个美好事物的热情,她却有增不减,平均每天都要下楼走个七八千步,且会不停地拍照拍视频,不停地发头条,发朋友圈,秀出她对这个世界越来越丰富的认知与热爱。
过路口的时候,我试着去搀扶。母亲一甩手,说:不用不用,我没问题,你瞧,我走得快得很呢。
我们就这样,在大观河畔走着。模模糊糊地,我想起许多年前,我闯荡成都的时候,母亲来看我,我们也曾这样,在府南河畔走着,一边走,她一边叨念我为何非要辞职离开故乡,为何还不找个女朋友;模模糊糊地,我想起许多许多年前,还在自贡晃悠的时候,母亲也曾这样,和我一起在釜溪河畔走着,一边走,她一边叨念我为何只知道写诗,只想当诗人作家,不务正业……
我再扭头去看母亲,她那蹒跚的身影,在夜色中一瘸一拐,我眼中刹那泛起了雾意。我试图去扶她,她乐呵呵地说:不用不用,我没问题,你瞧,我走得快得很呢。
送母亲回老房子,我再赶回家时,岳父已然睡下,妻也已经为女儿洗漱完毕,正在洗衣服。她说手都要洗破了。洗衣机是一万多的,很高级,但她说衣服都很脏,先要用手专门洗一下衣领和袖口这些地方,才能再放进洗衣机。我生怕吵醒女儿,蹑手蹑脚走到她床前,看了看她天使般可爱的小脸和包裹在睡袋里的小小身姿,然后,就回到书房,打开电脑,准备写一些工作的文字。
自古以来,圆满之月并不常有,即便每月十五甚至中秋之夜,苏辙、辛弃疾、范成大等大家,都写过无月的中秋之诗,苏东坡所谓“此事古难全”,主要是指亲离散、人难全,其实,也有不必对中秋之月过于苛求之意,一切顺其自然。更何况,“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此种种,实乃人生常态,平常心对待即足矣。
我无法下笔工作。想着刚才看到的妻破皮的手指,想着她在隔壁卫生间里洗衣的背影,又努力捕捉着那淅淅嗦嗦的水声,不觉间,已然湿了眼眶。
今日中秋,当我口占凑韵这首《中秋偶记》,并有感而发,又随手记下这篇带一定阐释性质的短文时,春城昆明午后的阳光很是灿烂。但真的很难预料,黄昏时分,是否又会如连日以来的怪象突降骤雨,如是,则中秋无月矣。
若如是,又有什么不好呢?
辛弃疾的有一个中秋,就是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望天兴叹。他想乘风而去,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路,报效无门(“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但你看看,他的心态多好。
辛弃疾说:“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作者简介
温星 民进会员,奔来书院执行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书香昆明”全国/云南年度好书榜秘书长、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