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邓寒:奶奶的偏方

发布时间:2024-11-17
【字体:

  奶奶生于民国11年(1920年),在我懂事的时候,年龄上奶奶就是一位明显的老人了。可记忆中的奶奶身材高挑,走路时,腰身稍稍往前倾,肩背微驼,脚步轻快,讲话声音高、声气足。当年的奶奶擅长吵架,会大声骂家人。一头齐耳的微白短发,向后面整齐地梳着,额前别着几排发夹,看上去很精致。

  每天,奶奶从邓家湾老屋出发,沿路上来,去到各个儿子家。一般先到菜园视察,一边走,一边挥舞着手势,口中还骂骂咧咧,然后,搬一把木椅子坐到阶基上,开始说教、骂人,嘱咐各家媳妇,管好鸡鸭和自家孩子。

  记忆中的奶奶,操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精明、能干,即便是老了,却也不显得老气。可是,在那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奶奶养育了七个子女,后来又有好几十个孙儿孙女,如何养育这一大家子的孩儿,还保障他们的平安长大,无病无灾呢?

  回想起来,在那个年代, 原来奶奶有她自己的秘诀偏方。

01

  小时候,我最盼望过年过节!可是,好不容易到了过年时节,家里伙食丰盛一些,桌上也有了鱼肉可吃,于是放开势子去吃。几顿饭下来,身体就有了一些小毛病。喉咙发炎、肿痛,随即舌头又上火、起泡,连带眼睛红肿。奶奶见状,二话不说,就在家里地坪边的栀子花树上,摘几颗黄栀子,放进洋瓷盼碗里,再倒入刚烧开的滚烫的开水,加上盖子泡上几分钟,然后再把水倒出来给到我喝下。夜晚美美地睡上一觉,等早晨起来,发现喉咙不痛了,待到白天就完全好了!

  有时候泡的是车前草、陈壁土(那种年代久远一点的土砖或泥巴)。

  过年后,到的初三四里,我的肚子又开始闹毛病,又闷又胀,一阵阵痛。吃饭没有胃口,可惜了一桌子好菜,却吃不下饭。为此,小时候的我苦不堪言。

  到了晚上,全家老少一屋人围在柴火炉边上。奶奶脱下脚上的布鞋,用鞋底在炉里的熊熊燃烧大火中来回烧烫几轮,然后要我撩起衣服,她用烧得滚烫的鞋底,在我肚子上来回捂几遍,搓几轮。不用多久,我那肚子就“咕噜”响起来,到后来还抽了几个响屁,便再也不胀痛了。我觉得比如今吃药还管用!

02

  记得小时候,春夏高温多湿季节,大人们在田地里劳作久了,或者我们这些孩子一起游戏时玩的强度太大、时间长了,回到家里,有时候会感觉到胸闷、气短,脸色惨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渗出,心里难受死了。奶奶见状,会搬过来一把木椅子,叫我趴伏在木椅子靠背上,给我“刮痧”。奶奶拿出一片瓷调羹和一个鸡蛋,把鸡蛋的蛋清单独倒进小饭碗里,然后用调羹把蛋清涂抹在我的背心上,然后用瓷调羹在我背心从上到下,反复刮擦,才开始感觉有点生痛,慢慢地到后来就会不那么疼痛,缓和多了。“刮痧”之后,胸不闷了,额头的汗珠也没有了,全身都舒服多了。

  应付我们小孩,奶奶是用“刮痧”法子,而对于田里劳动后的大人们,奶奶还有另外的一个招数,那就是“扯痧”。

  劳作了半天,正午回来的叔叔们脸色惨白、满脸是汗,奶奶一看就知道是中暑了。同样地让他们趴伏在木椅子的靠背上,然后奶奶伸出手半握拳头,伸出食指和中指,掐住他们脖颈后面颈窝两边的肌肤,使劲地向外扯。小时候站在一旁的我,看到奶奶使劲的样子,也感觉到生痛生痛地,仿佛扯在我自己身上,咬紧牙忍着。像这样子要扯上好几分钟,我的心也跟着一紧一紧地疼。一直扯到颈窝两边的两坨肌肤发红发紫,奶奶才肯罢休。

  而被奶奶“扯痧”以后的大人,也有了生机活力,从椅子上站起来,有了笑脸,说话声音变大、粗放起来了。有时候一开心,还会把站在一旁的我抱起,高高地举起来,举过头顶。那个时候,我也是最快活的!故而对奶奶的“扯痧”技艺,也记忆犹新!

03

  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变冷,小时候受寒,“感冒、流鼻涕、咳嗽”也成了家常便饭,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会相互嘲笑对方挂在鼻孔下两条淡黄色的浓浓的鼻涕龙,可伸可缩,蛮好玩咯。

  奶奶见到孙女感冒,没说二话,径直走到菜园,在种姜的菜土里抠挖出来一块老姜,洗净,拿出一个有盖的洋瓷茶盼碗,然后操刀。用菜刀刀柄把老姜剁碎,放进洋瓷盼碗里,再加上几勺红糖,然后倒入刚烧好的开水盖上碗盖,焖几分钟后倒上一碗滚烫的红糖姜水给我,叫我趁热喝下。有时碰上出太阳的日子,奶奶就搬一把木椅子放在地坪中央,叫我趴伏在椅背上面晒太阳。

  蛮神奇的,喝了奶奶的老姜红糖水,晒上整日好太阳,我的鼻涕不流了,也不咳嗽了。

04

  上一次,小弟来我家时与我分享起他如今在自己家中,给家人“烫慰”的事。我知道,“烫慰”也是小时候在邓家湾的老屋,奶奶经常给一家大小都要做的事。

  当年,奶奶给我们“烫慰”留有一种仪式感,那时候只觉得好玩而已。

  首先,奶奶把一小块干净的小石块,丢进燃烧的柴火灶里,再用洋瓷脸盆倒二两白酒,待小石块烧得通红,用夹钳夹起石块丟到洋瓷脸盆里面,要我们低头猛吸那刺鼻的气味。烧红的石块丢进脸盆的那一瞬间,盆里喷出来的那一阵刺鼻的白雾,每个人都用鼻子和嘴巴狠狠地吸气,烫慰一遍,家里大小成员,一个也不拉下。有时候,家里的猪栏、鸡窝,奶奶也会端起脸盆去烫慰一遍。如今才明白,奶奶的“烫慰”,是为了给家居环境和家里人杀菌消毒,祈求一家大小无病无灾。我想,如今用上“烫慰”,也许可以抗击、预防疫情呢。

  如今渐渐懂得,奶奶的“太阳晒背”,也是中医理念里的“阳光理疗”法,其中,也有着现代文化里的科学道理。

  喜欢看金庸武侠小说的男生,知道里面有一句武侠大师常说的话:打通任督二脉,身体就好了。如今也明白了其中的背脊,就代表着人体内的督脉,“太阳晒背”,让阳光经过背脊快速进入身体脏腑,驱寒送暖,治疗伤风感冒。人之所以生病,是脏腑功能有了功能性障碍,身体骨肉的毛病只是受伤,身体有自动愈合功能。

  我的中医理念里,疾病就是中了自然界的“风、寒、湿、热、邪”,所以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众多与这种“进入”人体内的“风寒湿热邪”做斗争的经验,荟萃成为我们华夏宝贵的中医文化。

  奶奶的偏方和小绝招,是我们先祖口口相传下来的民间偏方,也可以算作是中医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奶奶的偏方,还是我自小经历过的“中医神奇疗效”。

  祈愿在新时代里,有更多的人能够认同、接受中医,把中医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邓寒,原名邓立军,民进会员。喻家坳乡一名村妇,瘫坐轮椅,蜗居乡野,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从命运的淤泥爬出的一株菡萏”,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借助文字。摇曳生香,想留一缕清香在世间,香溢有缘人。

作者:邓寒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