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毛梦溪:以爱为薪火,照亮民办教育的精神原乡

发布时间:2025-04-26
来源:
【字体:

  在这个崇尚速度的时代里,总有些生命以静水深流的姿态,在时光长河中镌刻出永恒的印记。当翻开民进会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默然先生30多万字的心血之作《春华秋实》,这些泛着墨香的文字便化作一束光,照亮了中国民办幼教事业荡气回肠的风雨征途,更映照出主人公张春花女士用爱与坚韧编织的精神图谱。这不仅仅是一个民办幼教人的创业史,更是一代中国教育人艰苦奋斗、为国育才的缩影。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春潮涌动的背后,是千万家庭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深切渴盼。张春花站在武汉市汉阳县街头,望着母亲们背着孩子赶工的背影,她看见的不仅是生活的重负,更是一个民族对启蒙教育的集体焦灼。当她果断辞掉公职,在汉阳县的老巷间挂起“春花学前班”的木质牌匾时,或许并未想到,这颗教育火种,将燎原成影响数万家庭的希望之光。

  民进先贤、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张春花的实践恰是对这句话最生动的诠释。张春花用 40 年光阴深耕这片教育原野,将每一间教室都变成孕育生命的沃土。当公办教育体系尚未健全时,她以民办教育拓荒者的姿态,在政策与现实的夹缝中开辟出一种新的可能。她把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里管吃管住的每一个黄昏,她在煤油灯下编写教案的每一个深夜,她为贫困家庭减免学费时的抉择瞬间,都在见证着一个教育守望者的精神跋涉。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张春花的创业史还始终贯穿着奋斗和奉献的精神血脉。她通过政协提案推动民办教育政策的完善,用实践诠释着“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这种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进程相融合的自觉,让她的教育实践超越了个人事业的范畴,成为民主党派成员服务社会的时代注脚。

  在《春华秋实》的叙事肌理中,最动人心魄的莫过于事业与亲情交织的双螺旋结构。书中大幅描写了张春花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生活,笔尖流香、深情流淌,让人深信“一个好女人,就是一个家庭的好风水”,同时对家庭教育有了最生动的注解。

  创业之路百炼成钢,唯有赤子之心是一往无前的动力。当张春花在闷热的夏夜一边给两个孩子扇扇子一边修改教案时,当她骑着自行车满大街贴招生小广告时,当她不得不两年之内四次搬家颠沛流离时……这一幕幕都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民办教育人集体境遇的缩影。这种撕裂般的生命体验,恰恰折射出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特有的精神韧度。

  书中记录的家庭会议场景令人肃然起敬:面对打破铁饭碗后的未卜前途,公公在灯光下把自己全部的养老钱拿出来;睿智的公公还捏了个“泥巴碗”,放在家里的门楣上,时刻提醒她的处境;清贫的老公,此刻只能紧紧地握住她的手,眼神里全是坚定的支持……这些细节构成了中国式家庭最动人的精神图腾——他们以近乎悲壮的方式,将个体命运与教育理想熔铸成共同体。这种代际相传的奉献精神,让庆龄幼儿园不仅是个教育机构,更成为承载家族信仰的精神道场。

  张春花近40年波澜壮阔的创业史,破解了现代女性最难的生命课题:如何在事业追求与家庭责任间找到平衡支点。当她把老师称作“家人”,将学生视若己出时,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边界被重新定义。这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爱,让教育的温度穿越血缘的藩篱,在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完成爱的传递与增值。

  在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张春花的故事犹如一剂清醒剂,证明真正的教育从不是精致的商业计算,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照亮。当民办教育领域一度充斥着资本的狂欢时,庆龄幼儿园始终保持着“灶台永远温热,玩具绝不脱漆”的质朴传统,这种近乎执拗的坚守,恰恰守护了教育的本质尊严。

  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张春花将参政党的政治责任转化为“为教师谋尊严,为孩童争未来”的具体行动,这种兼具理想主义情怀与务实作风的特质,正是民主党派成员参与国家治理的典范样本。

  《春华秋实》给予当下最珍贵的启示,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成功”的维度。当世人追逐财富的狂欢时,张春花却响应国家号召,果断进军托育和养老事业。一老一少牵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她风风火火的奋斗路,充满了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丰盈,让所谓“苦到极致,拼到极致,幸福到极致”的生命辩证法,获得了最诗意的诠释。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坐标上,《春华秋实》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记录着一代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生命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更昭示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当跟随王默然先生的如椽之笔穿越四十载岁月长河,最终触摸到的,是一个民族对教育最本真的信仰,也是一个时代对精神标高最执着的追寻。

  愿这颗用爱淬炼的精神火种,能照亮更多教育者的前行之路;愿这段用生命书写的春华秋实,在新时代续写更壮美的篇章。这或许就是《春华秋实》留给历史最深沉的回响——在平凡中见证伟大,用微光点燃星河。

  是为序。

  (作者为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本文为作者为《春华秋实》所作的序)

作者:毛梦溪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