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民进艺苑 > 文学作品

李绍强:秋天

发布时间:2025-10-24
【字体:

  一年一度的秋天又来临了。回想本人经历的一些具有标志性的秋天,感慨良多。

  1970年秋,山东大学文科搬迁至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大学,并恢复附属中小学。我们这些特殊时期流散在附近乡镇上学的子弟回归附校,教学条件和秩序大为改观,至此我们的学习步入正轨。

  1976年秋,我已经高中毕业并当了一年钳工。这一年对中国来说是多事之秋。9月9日领袖去世,举国同悲,大家感觉如同塌了天。此间,我在车间门口两边的黑板上书写了一些悼念的横幅和诗歌。10月6日如同惊雷炸响,祸国殃民的“四人帮”被粉碎,中国迎来了拨乱反正的新时代。我们和全国人民一样,上街游行庆祝,欢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1978年秋,我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0月初的一天,我乘坐学校去济南拉钢琴的敞篷卡车,一路风吹日晒到了山大,历史系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们热情接待了我。我们宿舍8人一屋,其中7人是工人、农民和复员军人,大家经过拼搏努力考入大学,自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因而惜时如金、刻苦努力,成为以后学子的楷模。

  1982年秋,我已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大学工作。面对新的环境,我认真备课、努力教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教学生涯,这一干就是35年。

  1984年秋,我和夫人去北京旅行结婚,当时北京还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初期,只有十里长街是繁华地带,公主坟以西有许多建设中的高楼拔地而起,生机勃勃,而中关村则名副其实如乡村般。我们参观了故宫、天坛、颐和园、定陵等著名景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1988年秋,女儿即将出生,我初为人父,满心欢喜。成家立业,结婚生子,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此我非常期待。

  1995年秋,我考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读博士,古朴的文史楼,枝繁叶茂的小树林,喧嚣的操场,是那么熟悉,本科毕业阔别十几年后,我又回到母校读书。清晨迎着朝阳,随着人流,我去公教楼上课,从教师到博士生,角色的转换使我竟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和紧张。

  2000年秋,我被学校职称评定委员会评为正教授,完成了从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18年漫长升迁历程,但这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而是新的起点。之后我又开始主持各类科研项目,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继续前进。2006年我主持了300年才一遇的国家“十一五”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工业典·陶瓷与其他烧制品工业分典》,我带领科研团队,从目录索引、资料复印、标点校勘到分类编排、校对整理,历经10年寒暑,备尝艰辛,终于出版了234万字的有关中国古代陶瓷的资料汇编。为此曾四赴北京、三下上海,牙龈肿痛,身体消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能为这样一个世纪工程贡献力量,值了!

  2009年秋,我们三口在济南我父母家中过国庆节,期间观看60年国庆大阅兵,看到军容整齐威武,自豪感油然而生。之后与90岁老父亲游览大明湖,人流熙攘,气氛欢庆,令人难忘。

  2017年秋,我工龄42年,教书35年,光荣退休。但我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仍从事本专业的同时,积极参加民进、统战部和离退休处组织的各类活动,撰写大量散文随笔,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

  2019年秋,外孙女已经半岁了,她活泼可爱,发育良好,这时我们抱着她在校园徜徉,让她观看大千世界,增加感性知识,以促进其发育和成长。

  2023年秋,我们带着四岁半的外孙女去山西旅游,参观了华严寺、云冈石窟、悬空寺、晋祠、平遥古城、王家大院、黄河壶口瀑布等,增长了知识,锻炼了体魄。

  今年,也就是2025年的秋天来临了。虽然阴雨连绵十几天,但我们迎来了庆祝曲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盛大典礼,为此我所在的银铃合唱团加紧排练一个多月,在十月中旬与大学音乐学院及附小合唱团一起,为校庆演出3场。现场舞姿曼妙、歌声绕梁、观众云集、气氛热烈,将校庆推向高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光荏苒,四季轮回。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这时万类霜天,层林尽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人生如同四季,有着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从读书学习到成家立业,从奋发有为到安度晚年,以此完成人生轨迹的演变。人生不过百年,让我们珍惜时光,砥砺前行,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吧。 

  (作者系原民进曲阜师范大学总支主委)

作者:李绍强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