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各民主党派中央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综述

发布时间: 2023-03-22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体:

  盘点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高质量发展”是其中的热词之一。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国之大者”,又是“民之关切”,作为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心同向的民主党派,在此次两会上积极围绕经济发展履职建言,交出了“高质量”的民主党派答卷。

  ■ 供需协同发力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疫情防控三年多来,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悄然发生的变化莫过于对线上购物的接纳:手机或者电脑上选品、对比、咨询、下单、收货,一气呵成,一键买全球。

  我们都知道,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国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持续扩大并优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凸显。

  后疫情时代,社会消费复苏面临全新变化和要求,农工党中央认为,新经济平台驱动“数实融合”不仅是城市服务提升的关键手段,也是消费进一步复苏和高品质生活的内生动力。

  “2022年,以本地即时电商为代表的新型实体电商增速达到20%,远高于远场电商5%的增速。”根据农工党中央的调研显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本地生活服务业的数实融合将更好撮合线上线下链接的供需匹配场景,扩大消费规模、创新消费种类。

  对此农工党中央建议,鼓励数字经济平台围绕消费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推动消费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能力。“重视即时配送在城市物流、消费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作用,适时出台行业扶持政策。”农工党中央提出。

  与消费紧密相关,值得注意的还有这样一组数据: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同比增幅达80%。人民银行问卷调研显示,2022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达61.8%,比2019年四季度上涨了16.1%。

  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佳,不少人提前为教育、医疗、养老等进行储蓄,导致居民储蓄意愿持续增强,消费动力其实并不足。

  民进中央提交的这件《关于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持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提案》关注的正是这个问题。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好政府的再分配职能作用,改善收入与财富分配结构,重点关注并着力加快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在民进中央看来,推动居民收入提升是不断促进消费增长的基础。

  此外,民进中央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减轻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压力,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支持‘云消费’‘智慧+’消费、网络直播营销等新兴服务行业发展,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提案同时呼吁,进一步健全新兴服务行业的消费维权机制,提高居民消费安全保障,保护居民消费合法权益,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留意到居民储蓄增加的还有民盟中央。

  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外出消费不再受限,民盟中央想表达的是,只要能改善家庭部门的心理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构建好消费场景,就可以引导超额存款有效释放,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收入修复是今年消费修复的前提,收入增长和信心强弱都会明显影响超额存款向消费转化的效果。”民盟中央提出,首要是积极提振收入,抓住促进超额存款向消费转化的关键环节,并尽可能通过降低进口关税、完善消费税政策,促进和支持通用航空消费兴起等手段将高收入者消费留在国内。

  毋庸置疑,消费的前提始终是收入的增加。从这个角度,民盟中央认为,要关注中低收入群体的资产负债表风险,加强对中低收入等困难群体的兜底力度。继而从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提高社会整体消费能力。

  ■ 为经济发展寻找增长引擎和发展信心

  过去几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不仅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同样巨大。

  然而,高质量仍然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创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建中央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关注一如既往。

  如何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经过调研与多年的持续关注,民建中央的建议是,优化政策体系,加强系统设计和长效支持。厚植创新沃土,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也就是要加强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协同配合,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骨干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要强化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引足活水’。”融资是个老问题,但是个大问题。民建中央提出,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库,提高债券融资能力,鼓励市场化资本投资。“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政府采购和进口替代支持力度,改革招标制度,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改善和优化市场环境,增强市场活力上,民建中央如是建议。

  中小企业要转型升级、寻找增长引擎,传统行业同样需要“改头换面”,提速换挡。

  为此,台盟中央提出,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我国“大国工匠”数字化转型,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缺口达1100万人左右,而“数字工匠”人才孵化培育环境存在短板,现代学徒制数字化转型存在“堵点”。台盟中央的调研所见可以是一个佐证:一方面用人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大国工匠”数字化转型培育的动力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痛点、堵点亟待打通。另一方面,缺乏有针对性有力度的引导和鼓励性政策,规范、引导校企双方共同推动现代学徒制培训项目数字化转型。

  “要加强统筹规划,健全联动机制。”台盟中央提出,根据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发展进程,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国数字工匠”人才培养,强化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央地之间联动机制,推动一批重点项目,深化共推共育,赋予校企更多自主权。

  在台盟中央看来,人才培养尤其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加大“大国工匠”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引导企业增强主体意识,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办学,破除“大国工匠”数字人才供需间的“卡点”“堵点”,推动转型提升。

  提振发展信心与决心,不少民主党派以及党派成员还提到了“环境”二字。

  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让他们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谋发展。

  这段话出自202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深刻阐明了民营经济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历史地位和职责使命,为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鼓劲加油,指明前进方向。

  “进一步营造对民营经济友善的发展环境。”民进中央对于优化发展环境问题,提出了三个“进一步”,另外两个是要进一步转变民营经济行业监管方式,进一步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以行为约束为基础的行业治理模式,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培育产业生态体系。”民进中央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应将保市场主体置于优先地位,积极协助民营经济渡过难关。同时不断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建立健全柔性执法工作机制,使企业自觉依法经营、加强自律,增强发展信心。

  经济高质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产品迭代应用也是应有之义。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对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客观要求。

  针对当前数据要素在供给、流通、使用等环节均存在一定体制机制障碍,确权难、定价难、互信难、入场难、监管难问题日趋复杂。为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致公党中央建议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

  “首先要明确并保障不同主体的数据权利。”致公党中央提出的“确权”就是要按照有关文件关于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的框架性要求,研究确定不同参与主体拥有的数据权利,并通过细化制度给予明确和保障。

  致公党中央认为,在“确权”的基础上,还需科学设定数据要素市场业务准入门槛,建立数据要素交付基础设施准入机制,清理关闭不合规数据流转通道,保障数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有规可依,立体化推动“东数西算”工程,形成“算力”和“数据”相结合的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数据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 持续深入优化资源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这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科学指引。

  随着我国产业新能源化加快发展,上中游产业链需求扩张,迫切需要相应产能的“立”,但在原有产业政策及能耗目标的框架下,由于部分地方在“立”与“破”的节奏及协调上把握不足,出现了限电、原材料价格高企等经济失衡局面。

  由此可见,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若“破”的节奏和力度过快过猛,而新能源及其相关上游产业链的“立”不够充分,可能导致上游原材料价格拉升,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条生产受限。特别是叠加海外环境不确定性加剧,能源安全更需依靠自身发展,加快新能源建设,协调好传统能源的退出节奏,解决好“立”与“破”的矛盾十分必要。

  此次全国两会,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台盟中央带来的就有这件《关于做好“先立后破”推动能源绿色发展的提案》。

  “落实‘先立后破’,发展必要的传统化石能源。目前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台盟中央提出,应充分把握“先立后破”的深刻含义,积极纠正运动式“减碳”、一刀切行动,避免影响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

  在能耗双控目标科学调整上,台盟中央认为,“十四五”期间统筹考核释放产能,加快实现“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更加精准地减污降碳。同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加快工业基础再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的上马,对高耗能行业进行高质量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十四五”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绿色金融支持。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始于2005年,“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我国进一步加快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发展绿色金融,规范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产业。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致公党中央对此建议,要推广绿色标准体系,打通部门衔接和信息共享机制,强化绿色金融供给,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基于企业碳排放测算、核算和评价情况创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依托碳账户的‘碳足迹’‘碳减排量’挂钩贷款,推出‘减碳贷’‘低碳贷’等绿色金融产品”。

  对于“一带一路”国家传统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致公党中央认为,仅依靠绿色金融筹集资金远远不够,还要依靠转型金融,对那些初始碳排放量很高,但在转型速度达到一定水平,经资金支持后可以逐步转化为低碳的活动进行融资支持,推动高碳产业逐步低碳化。

  无独有偶,九三学社中央对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样非常关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但九三学社中央调研发现,当前金融对于这一发展转型的支持并不充分。

  “加快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推进制定项目与企业两个层面的转型标准,将转型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管理,不限定资金用途支持企业整体转型。”九三学社中央建议,绿色项目库优先覆盖建筑、钢铁、水泥、电力、铝、纺织、造纸、交通等高碳行业转型。

  九三学社中央认为,要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建立健全碳账户、碳效码、碳核算等制度和方法体系,并加强政策激励,研究出台贴息、金融机构考核评价、土地使用、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差异化电价等激励措施,及时总结并推广有效经验。

  科技作为生产力的作用不容忽视。“要强化科技支撑,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企业画像等技术,解决融资主体转型认定困难。”九三学社中央进一步提出,中央要引导金融机构、转型主体与科技公司合作,开拓“科技+转型”赋能场景,为建设线下智慧园区和线上应用提供支持,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打造综合性应用场景。

作者: 包松娅
责任编辑: 刘晓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