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动力”

发布时间: 2023-04-27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体: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法宝,也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信心保障和方法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就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汇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这是党的一条成功经验。”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使全党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是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着眼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推动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有序创新。历史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进一步坚定信念信仰和把握历史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正确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开创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有力保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军队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为全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高效可行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持续纠治“四风”,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形成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主题教育学习的过程就是思想统一的过程、行动看齐的过程、力量凝聚的过程、事业推进的过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我革新、与时俱进的法宝,也为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信心保障和方法指导。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保持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广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应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的认识,提高对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工作任务的把握能力,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实现自身与时俱进、进步发展,进一步巩固与中国共产党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不断发挥感召力、聚集力和向心力,进而参与形成巩固、有力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提高民主党派五种能力、切实完成履职任务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同盟,民主党派应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把握全局、发挥优势,“上接天线”,围绕国家和执政党战略发展大趋势,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一以贯之地助推政策方针落地落实;“下接地气”,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入实践、调查研究,真正做到参到点子上,议到关键处。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主党派担当历史责任、完成事业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民主党派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积极投身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中来,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落实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核心需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成都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作者: 杨建德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