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俞彬:用爱点石成金 用情创造惊喜

发布时间:2023-06-20
来源:温州晚报
【字体:

  在温州,俞彬大概是最受欢迎的舞蹈老师之一,喜欢她的受众群体年龄跨度从幼儿一直到退休人员,甚至从普通人跨越到特殊群体。作为温州市文化馆的一名舞蹈干部,俞彬的多才多艺也是有目共睹,她不仅在群众舞蹈上成为“获奖专业户”,为如繁星璀璨的温州群文工作增添耀眼光彩,也在晚会导演这个领域大放异彩。她用爱心点石成金,成就舞台上诸多不可能;她的创意点子多多,总有惊喜感动观众,被业内誉为“鬼点子超多的导演”,她执导的几台大型文艺晚会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

  那么,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又是如何从一名舞蹈演员转身成为“杂家”并在平凡的群文岗位上抒写不平凡的华章的呢?

  从“浙歌”调回温州工作

  俞彬曾在浙江歌舞剧院参演过很多大型歌剧、舞剧及优秀的舞蹈作品,多次代表文化部、省政府出访欧亚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得到了各国政要及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她先后参与数百场国家、省级重大文艺演出,其中,参演的作品《蓝眼睛黑眼睛》《菊夫人》《六月柳》等分别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省戏剧节大奖、省音舞节表演金奖等。

  由于俞彬是独生女,父母希望她能回到温州长依膝下。一次回家探亲,舞蹈启蒙导师余茹茹告诉俞彬,“歌舞之都”的温州,学成回归的专业舞者,尤其是编导少之又少,希望她能回来。

  俞彬犹豫了,当时的她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省有关部门的青睐,计划调她负责省直机关各类文艺活动的策划及编导工作。或许是因为家乡情结,抑或是不舍“歌舞之都”的品牌,2006年的春天,俞彬从省城杭州调回了温州,成为市文化馆的舞蹈干部。

  “获奖专业户”挑战“不可能”

  与浙江歌舞剧院相比,文化馆的工作是繁杂而琐碎的;还因为群众文化本身的特殊性,需要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要做一个什么都会的杂家,群文工作到底有多杂?”俞彬回忆:“去基层演出,我排过小品,打过快板,组织群众演员,化妆,写台词……除了在“浙歌”积累的和演出有关的经验,我连自己的文学功底都用上了。”

  从专业舞者到群文编导,“打造精品”是俞彬给自己的定位,而她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没离开温州元素。

  有一年,市残联的领导和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找到俞彬,问:能不能为聋哑的孩子编排一个舞蹈作品参加省残联的文艺汇演?俞彬答应了。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看到这些有听力障碍的孩子,俞彬才知道自己面临的挑战有多大!众所周知,舞蹈离不开音乐,而聋哑人是听不到音乐的,那么,“排什么样的舞蹈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排练?我思考了很久。既然听力是他们的软肋,我就想到这个节目应该从‘味觉’上打开缺口。”

  于是,《味香忆儿时》的群舞构思就在俞彬的脑海里形成。虽然弱化了“听觉”,指挥排练仍困难重重,整整三个月,俞彬每日在城区和永嘉往返,泡在排练厅和这群失聪孩子用手势一遍遍交流,一遍遍示范。“他们是靠肌肉记忆来感知音乐节奏的,那份执着和毅力让我感动。最辛苦的还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在我离开后带领孩子们不断地加固和练习,才能使得我次日的排练得以推进。”让俞彬欣慰的是,群舞《味香忆儿时》在参加全省文艺汇演时一举获得金奖。

  次年,特殊教育学校再次请俞彬为学校启智部的儿童创作舞蹈,俞彬欣然答应。而这一次,用什么题材创作节目,俞彬再次陷入深思。为找灵感,她每天来到特殊教育学校门口,观察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妈妈们。“看到那些妈妈们无奈的眼神,我就莫名地心疼。拨浪鼓是每一个妈妈送给孩子的第一个玩具,而当这只承载着母爱的拨浪鼓不能激起孩子任何反应时,妈妈该是怎样绝望和痛苦啊!可生活还得继续,妈妈擦干眼泪,用拨浪鼓不厌其烦地训练孩子基本的生存本领。”《妈妈的拨浪鼓》就此诞生。在这个节目里,拨浪鼓是母爱的象征,是道具,更是启智儿童表演时必要的辅助工具。为了强化视觉效果,俞彬还将温州“非遗”板凳龙引入作品中,既解决了小演员的体力支撑,也将伟大的母爱筑成屏障将危险隔离在外的寓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妈妈的拨浪鼓》演出时让无数妈妈感动落泪,也征服了评委,获得了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文艺汇演启智奖(金奖)、第六届浙江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比赛金奖。

  “金点子多”导演不断创造惊喜

  在长期的群文工作中,俞彬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甚至,2015年市里举办党员讲故事比赛,俞彬被推荐去参赛。她迎难而上。第一次尝试写故事,挑战与舞蹈专业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俞彬没有让大家失望,一举获得全程“个人最佳”。

  那次的比赛,让俞彬的才华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也让温州本土著名编剧、导演李涛看到了俞彬的潜力,他欣然正式收下这名“女徒弟”,也为俞彬日后的转型打下基础。

  不久,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要在温州举办,主办方希望能在温州找个导演。俞彬被极力推荐。俞彬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分别拜访省里、市里的专家前辈,向他们取经。俞彬说:“文化+体育、舞蹈+武术的创意和构思有了,最难的是组织演员。温州没有歌舞团,也没有那么多的艺术院校,只能在温州大学的基础上去训练群众演员;为了节省开支,我们的团队自己设计了56个民族服装,这56位使者融入到运动会的主题歌《温州欢迎你》的表演中……”为了突出温州地域文化,俞彬在自行车骑行表演中融入了当时热播的《温州一家人》剧情。

  这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让俞彬名声大振。她先后执导了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开幕式、温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世界温州人中秋晚会、洞头女子民兵连建连60周年晚会、“永远跟党走”温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

  其中最可圈可点的是2018年世界温州人大会文艺晚会。那一年,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家乡来信”,打开才发现里面的内容竟然是大会欢迎仪式文艺晚会的节目单。节目分《家乡记忆》《前行脚步》《醉美家园》三个篇章,熟悉的五马街场景被搬上舞台,馄饨担叫卖、瑞安鼓词从巷弄传出,民歌《对鸟》+非遗木偶表演……老温州满满的“回忆杀”在晚会一开场就赚足了侨领们的热泪……这份被俞彬设计成信封和家书的节目单,至今都被侨领们珍藏着。

  “俞彬导演就是金点子多!”这是业内的评价。导演的整台晚会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给人惊喜,就连节目单这样的小细节,俞彬也能出人意料。除了世界温州人大会的“家书节目单”,俞彬在执导春节联欢晚会中,将节目单设计成了精美的台历、年画等,使原本总是被人随手遗弃在现场的节目单,变成了一份有收藏价值的“文化礼品”,让观众在收获晚会的美好时光外,还“打包”了一份回忆。

  人物名片

  副研究馆员、原浙江歌舞剧院舞蹈演员,现任温州市文化馆舞蹈干部、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文社科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兼职教授。表演及创作的舞蹈、剧目曾荣获中国文华新剧目奖、全国群星奖、浙江省群星奖、浙江省音舞节金奖、浙江省第九届戏剧节大奖等。

  (俞彬系民进温州市文化支部副主委)

作者:江泓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