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是危机还是转机?看出版传媒业如何拥抱数字时代

发布时间:2023-08-28
来源:团结报
【字体:

  移动互联网、5G、元宇宙、ChatGPT……科技急速发展的当下,出版传媒业如何拥抱数字时代?在2023开明出版传媒论坛上,出版传媒业的专家们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出版传媒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开讲演。记者摘编其中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常勃:出版融合要处理好平台与流量的关系

  出版融合的核心是融合,出版是基础,即以出版的内容或资源整合其他产业形式或产品形式,实现动漫、游戏、文创、教育、旅游等跨界经营。要处理好平台与流量的关系,数字出版平台依托数字技术重塑的发行与销售空间,已经成为各类文化产品消费和电子集市,流量不仅是平台生存的造血器,更是反映市场的晴雨表。因此,平台建设不仅指向内容技术,还指向流量和渠道,要加快推进数字平台市场化,充分重视数字化运营工作。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林鹏:创办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出版社在期刊业务上以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专业化理念推动期刊工作,打造了国家精品科技期刊,投入了资金建设数字化平台SciEngine。在国际化方面,从“借船出海”向“买船出海”转化,收购法国最大出版机构EDP Sciences,成为科技出版社的海外出版机构和国际传播平台。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毛文涛:打造真正连接用户的数字出版平台

  出版行业推动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把握平台经济的规律,打造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数字出版平台,力争实现数字出版质的飞跃。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可以主要以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出版单位作为实施主体,成立专门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涵盖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内容审核、运营管理,以用户为导向,以场景化应用为切入口,在产品开发、商业模式设计中,牢固树立并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努力将垂直领域的集成性数字出版平台打造成真正连接用户的门户。

  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社长 卢先和:积极推进出版图书“走出去”

  科技图书“走出去”十分重要,有助于加强构建国家国际传播影响力。围绕图书“走出去”,我们出版社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重视“走出去”,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鼓励编辑和版权人员积极参与,制定版权输出奖励政策;重视目前国家给出版社搭建的外宣平台,积极参加国际书展,利用政府搭建的成熟外宣平台等。

  当代作家 马伯庸:通过文艺作品为城市名片赋能

  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对于生活的城市、生活的国家、生活的这一段历史有着更深切的表达与情感。创作者创作和作品出版,对于城市名片打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启发文艺创作者和出版行业从业者思考:我们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有好题材,能将它们提炼出来并发扬光大,让每个城市都能展现出自己的城市风貌,让公民都喜欢自己的城市文化。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 曹颖: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机协同

  AI并不能取代人,它可以通过技术极大提升作者的效率,但是取代不了作者的思想和灵魂。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机协同,AI会变成一个工具。现在AI被运用的熟练程度和无缝链接程度还没有那么好,以后出版行业从业者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运用AI,把更多精力放在思想提炼、创意和创造上,而非重复性的文字工作。

  相关链接

  民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担负重点联系出版传媒界的独特重任,以推动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为己任,发挥界别特色和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近年来,民进中央围绕推动实体书店创新发展、规范图书销售价格体系、尽快批准加入《马拉喀什条约》、加强新闻媒体群众工作、加强对传播知识类短视频监管、推动无障碍影视发展、加强新媒体法治和伦理建设、规范促进网络文学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2014年,民进上海市委会与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联合创办了“上海民进出版论坛”。2019年,为进一步扩大论坛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出版传媒领域的专家关注和参与,民进中央创办了开明出版传媒论坛,为出版传媒领域建言献策、凝聚共识搭建了重要平台,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薛蒙蒙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