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霍懋征:把爱献给教育的“国宝”老师

发布时间:2023-09-14
来源:中国新闻报
【字体:

  霍懋征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她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她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冰心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灵犀相通,都是从爱与尊重出发,去启发和浸润他人的生命。

  学生成才是“最大的幸福”

  1943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霍懋征放弃留校的机会,要求到小学任教。面对“大材小用”的疑问,她说:“我爱孩子。我妈妈就是教师……看到学生跟妈妈之间那种情谊,给妈妈带来的快乐,我就想,长大我也要当教师”“我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打基础的,我觉得当小学教师最光荣”。

  被分到北师大二附小(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后,霍懋征在这里工作了60年,这是她深耕和热爱的基础教育园地。她深情地说:“我教过的每个学生都成才了,这是我最大的荣誉和幸福。”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霍懋征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敬业精神、责任心和爱心”,要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育人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成才。

  她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生活中给予关爱,学习中给予鼓励。还把很多别人不要的孩子要到自己班里,悉心呵护、教导。

  60年从教生涯,她实现了四个“从没有”:从没有和学生发过一次火;从没有因为学生犯错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从没有惩罚或变相惩罚过一个学生;从没有让一个学生掉过队。

  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霍懋征探索、创立了风格独特、成效卓著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她以学生为本,认为“育人先育德、教人先教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做人基本素养的培养。

  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她倡导“向课堂要质量”,主张当堂内容当堂理解、巩固。提出“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案,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她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回顾一生从教的体会时,霍懋征将千言万语凝聚为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这是一位老教师最质朴最珍重的表达。

  (作者单位系民进中央会史处)

作者:张歌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