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培养新时代的“大先生”

——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综述

发布时间: 2023-09-14
来源: 团结报
【字体:

《团结报》整版报道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推进的战略部署。今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制定教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前进方向,是指引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砥砺前行的光荣传统。9月3日,由民进中央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民进广东省委会承办的“庆祝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暨2023·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论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以高质量教师教育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从“有没有足够的老师”到“有没有好老师”

  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多次强调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

  教师教育肩负着教师培养培训的重任,是教育事业的工作基础,也是教育强国的基础。“中小学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中,约70%为师范类教师毕业生,可以说教师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质量。”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总督学王嘉毅表示,近年来教师教育回归初心,不断振兴,取得了显著成绩。

  “如何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实现教育强国?”回答这个问题前,还需要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什么是教育强国?

  “教育强国应该存在一个客观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主题报告中提出,当前要尽快提升我国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学历。“我们并不唯学历论,但是从教师群体的整体来看,一定是整体学历水平更高的团队比整体水平相对低的团队要好。”任友群说。

  为开创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新局面,今年九月我国启动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即“国优计划”,向中小学输送硕士层次的优秀教师。“‘国优计划’就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成批承担中小学教师培养任务,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任友群介绍道。

  “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助力教育现代化发展?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抓住什么样的底层逻辑?”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红表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质量依赖路径发生了转变,从数量依赖型向质量依赖型,“就是从‘有没有足够的老师’转变为‘有没有好老师’”。

  王红认为,教师教育要能够适应未来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推动教师教育的范式转变。“能有效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紧密对接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同时让用人单位有比较高的满意度的教师教育,才是未来能够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教师教育。”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改革,包含着教育优质均衡的内涵。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些理念对于破解中国教师队伍发展面临的困局有促进作用。”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龙宝新表示,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是整体工程,木桶效应决定了队伍质量整体水平取决于短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这样一个短板”。龙宝新建议,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让城乡教师共享优质资源,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这个地区的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水平呈高度正相关。”任友群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还面临着教师培训、教师发展、教研等方面的问题。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将目光聚焦于教师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新疆伊犁师范大学是新疆两所师范大学之一,据新疆伊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海军介绍,伊犁州60%以上的中小学老师都毕业于新疆伊犁师范大学,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动力源,因此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国家扶持西部师范院校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和“一带一路”带来的资源优势转化以及现代化教育的数字赋能,西部地方师范院校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重要机遇。蒋海军建议,西部地方师范院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观念束缚,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留住高水平教师人才,还要用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教书育人上下再大的功夫都是应该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满天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精神自近现代以来在一代代教师中不断传承。90年前,陶行知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过程当中提出了“大先生”一词。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明确提出要培养“大先生”,并根据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赋予了“大先生”特定的时代内涵。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表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需要启动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他指出,实施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第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第二要坚持试点先行,扎实稳步推进;第三要整合优质资源,注重协同创新;第四要细化行动类别,提供精准培训;最后要注重内外联动,扩大宣传效应。

  新时代需要“大先生”,社会对于教师也有了新的期待。“在一次调研中,有一位教育局局长说‘我们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一定’,这句话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教师的生活样态。”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的执行院长李广在论坛上作报告时提出,“社”源因素是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的基础性因素,“所有教师教育相关政策,第一条都是强调师德师风,社会对教师这个群体的道德期望、能力期望和职责期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任友群表示,师德师风建设是当前教师培养的重点任务之一。“部分师德师风问题反映出的是教师能力不足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要打击‘坏老师’,另一方面要对老师进行正面向上的引导和激励,通过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持续表彰和选出优秀教师典型和加强优秀题材文艺作品的宣传,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同时任友群还呼吁减轻教师主业之外的负担。“教书育人上的负担不是负担,在教书育人上下再大的功夫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减的是与这些主业没关系的事情。”任友群说。

作者: 李筱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