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家国 饮水思源
——民进会员潘卫国践行“张謇精神”之路
他是一名“机床人”,从祖父时期的走街串巷手工钣金到现在的数控机床智能化车间,四代人的坚守塑造了一个中国制造品牌;他是一位“民进人”,受民进前辈的感召加入民进组织后,作为基层委员会主委带领全体会员积极履职,打造了一个全国先进基层组织;他是一位“公益人”,数十年以来心系教育事业,先后捐赠善款数千万元,始终用一颗温热初心回馈社会。他就是江苏南通市民进会员、江苏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董事长潘卫国。
作为“江苏省第五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南通优秀民营企业家”“十大杰出通商”等荣誉加身的企业家,潘卫国在2013年选择加入民进。
“身边很多朋友都是民主党派成员,但对教师群体的敬仰,是我决定加入民进的推动力。”专注于技术研发的潘卫国从未放弃过学习。他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再忙,也要每月抽出一周时间在外学习。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都留下他学习的身影。
加入民进后不久,潘卫国当选民进南通市崇川区基层委员会主委,体现了民进组织对他的肯定和广大会员对他的认可。
“他从不缺席民进的活动,开会也从不迟到。”袁迎春是民进崇川区基层委员会的副主委。在他印象里,虽然潘卫国很忙,但是他真正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和带领企业发展相比,作为民进基层组织的主委,带领民进组织有什么不一样的要求?潘卫国自有他的高招:用企业管理的方式开展组织活动。民进组织的所有活动,都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和精准的时间。
“在民进基层委员会,我接触最多的是人民教师,他们真诚可爱,有思想有担当,和他们一起交流,感觉自己更年轻有活力。既然当了主委,就一定要当好,要称职,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潘卫国告诉记者,民进会员的素养都很好,沟通起来很顺畅,大家都有共同的信念,也都愿意为民进事业发展贡献心力。
在潘卫国的带领和感召下,崇川区基层委全体会员认真参政履职、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加活动。基层委员会开展的“议政日”活动广受好评,提交多篇社情民意信息被民进中央、江苏省政协、民进江苏省委会等采用,“虚拟机关”建设成效明显,荣获民进江苏省“虚拟机关”建设工作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在基层委的民进会员看来,潘卫国对待民进组织的每一次活动都很认真。“科技研发的严谨、经营管理的科学,再加上他对民进事业的热爱和热情,才造就了‘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的‘金字招牌’。”袁迎春说。
“一个尊重知识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尊重教育的国家才是有希望的国家。” 2022年5月30日,“国盛教育奖励基金”2022-2026捐赠签约仪式上,潘卫国在致辞时表示,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继承张謇“母实业,父教育”的精神,为教育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心、用一份力。
“作为南通的民营企业家,更应传承张謇先生的企业家精神,以大格局、大视野、大魄力,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潘卫国说。
潘卫国在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慈善公益,已经成为潘卫国践行“张謇精神”的日常行动。
2011年开始,潘卫国出资设立“国盛教育奖励基金”,先后捐款近200万元奖励为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至今已坚持十余年;
2016年11月,张謇先生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迎来了百年华诞,潘卫国捐赠“百年赋”石碑,让特教之光继续在南通传承发扬;
2021年12月,潘卫国捐资在南通大学设立“国盛创新奖学金”,用于表彰数学和物理基础学科中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优秀学子;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潘卫国向第一批奔赴武汉支援的白衣天使捐赠慰问金;
……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实体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家,要不负党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怀抱家国情怀,以法律为准绳,守住底线,清清白白做事业。同时要有强烈的责任和担当,不仅要自立自信,做好企业自身发展,更要饮水思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江苏省工商联组织的中共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中,作为江苏民营企业家宣讲团成员的潘卫国,和现场的企业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