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杨建德:扩大凝心聚力“朋友圈”

发布时间: 2023-11-13
来源: 人民政协报
【字体: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近期在2023年度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务虚会上指出,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特点规律和工作要求,探索实践“联系谁”“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等重要问题,不断扩大同心圆、增强向心力,把更多的界别群众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是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光荣使命,更是应尽的责任,对于更好发挥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需要政协机关充分发挥牵头引领、组织协调和枢纽统筹的作用,积极做好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政协委员更是要围绕党委政府大局,贴近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新途径、新方法,多建利民之言,多谋富民之策,多办惠民之事,不断为地方高质量发展献策出力。

  加强激励引导,拓展“联系谁”的局面。要凝聚思想政治共识。要深刻理解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的性质定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是人民政协工作必须遵循的重大政治原则,也是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保障。要树立履职主体意识。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把讲政治落实到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中,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宣传。在引导各界委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着力启发委员联系群众的思想认知,使委员树立联系界别群众、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界别群众工作的自觉意识、责任担当,并形成联系群众的行动自觉。要发挥行业引领优势。突出委员所在界别的特点,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形成“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效应。

  健全制度机制,突破“联系什么”的瓶颈。一是谈心谈话机制。将了解委员学习工作、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等情况和帮助委员解决工作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听取委员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感情上贴近、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二是提升履职质效机制。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落脚点应该在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幸福生活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查研究、座谈交流,把党委决策考量和部署要求讲清楚、说明白,把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工作难点、问题堵点梳理清楚,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实际问题研究得更深、矛盾症结把握得更准,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助推发展。三是常态化通报机制。政协委员通过撰写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映界别群众的相关情况及建议,通过政协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建立委员知情明政的平台,有效促使委员提出的良策转变为决策,增强委员的成就感与荣誉感,调动委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积极营造联动互促的协商议政氛围。

  用好平台载体,畅通“怎么联系”的渠道。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把协商活动更多地办在基层、放在一线,与界别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广泛了解界别群众的诉求,为界别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依托党派团体平台,充分发挥党派团体联系一界、团结一片、引领一方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界别活动,推动本界别委员主动联系群众;依托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委员工作室”“有事来协商”“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基层协商议事载体,结合党员委员阵地建设,加强联动协作,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政协委员是各界别群众的代言人,政协委员要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常态化开展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要通过直接走访、电话联系、网上交流、开展活动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界别群众的民情诉求,实行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台账管理,真正做到思想上融入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语言上贴近群众,履职上造福群众,不断提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意识、能力和实效。运用网络媒介宣传优势。加强委员与界别群众的网络沟通和联系,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政协组织要加大对网络议政平台的应用和研究,探索新时代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新方式;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能力,用更加开放、共享、实时的技术手段,更好联系服务界别群众。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副主委、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政协副主席)

作者: 杨建德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