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汪涵的愿望成真,“中”字头博物馆将落户湖南

发布时间: 2023-11-20
来源: 政协云
【字体: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持续鼓与呼多年之后,省政协常委、湖南卫视节目监制、主持人汪涵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国内首座实体语言资源博物馆——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即将落户湖南博物院。

  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是国家语言文化重大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其定位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汇聚展示中心、中华优秀语言文化重要研究基地、优质语言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全交互生长式智慧博物馆。

  “一开始根本没想到,因为国内有很多重视方言保护的一线城市都希望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能落户在他们那。”汪涵说,最终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能落户湖南博物院,是省内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以及长期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和语保工程的专家学者与民间语保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将这一份愿望变成了现实。

  从“好玩”到启动“響應”

  方言保护是汪涵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他坦言,对方言的关注源于自己的浓厚兴趣,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方言巨大的文化意义、研究价值及日渐消逝的现状。

  汪涵的方言情结,可以追溯到年少时。小时候,汪涵生活在一个多语言的环境中,周围邻居来自全国多地,他们常用方言交流、表达情感,耳濡目染之下,汪涵能够听懂,并会说多种方言。那时,汪涵学方言是无意识的,只是觉得“好玩”。

  参加工作后,懂得多种方言的汪涵觉得方言不仅“好玩”,而且“好用”。在主持节目中,他发现,通过说方言不仅可以拉近与嘉宾的距离,使对方放松下来,而且观众也喜欢。使用方言也一度成为汪涵主持节目的“独门秘籍”。

  研究越深,汪涵对方言爱之越深。他说,汉语方言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方言与地域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它蕴含着该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是了解当地文化及内涵的重要方式之一。

  不仅如此,方言还是情感寄托的载体。汪涵说,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作为中国语言保护工程推广大使,汪涵在多个公共场合为方言打CALL:“方言就是我讲,你懂,他不明白,是件很浪漫的事。”“方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话。” “只有说得了乡音,才能记得住乡愁。”

  为让更多人保有讲方言的浓烈兴趣,汪涵想尽办法,做过“十三亿分贝”的节目,让全国年轻的音乐人用各自的家乡话来描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情感;与崔永元等人发起了中国的“方言电影节”等。他说,只有当继续使用方言时,它就会活着。

  2013年省政协全会期间,汪涵专门做了一张名为《湘诵》的光碟送给委员们。这张光碟里记录着一群七八十岁的湖南老人用湘方言的诵读。

  2015年,为更好地保护方言,汪涵开启了方言调查“響應”计划。命名为“響應”计划,汪涵用意颇深,“因为‘响’在繁体字中是乡和音的结合,乡音是最响亮的声音。可能方言一直在那里响,但是应者寥寥,我去‘应’。我‘应’的过程也是响,让更多人来‘应’。”

  此后,汪涵聘请相关专家作为“響應”计划项目负责人,组织10支调研团队,用数年时间对湖南57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获取的方言声像资料,形成系统数据。这开启了社会力量参与语言资源保护的先河,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持续建议建馆保护方言

  随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许多方言正在慢慢消逝。

  有人认为,方言是留不住的,保护方言是徒劳的,但汪涵不为所动,反倒萌生另外了一个愿望——建立一个语言博物馆,以防止语言文化资源流失,更好地传承文明和保持文化多样性。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汪涵开始了“长跑”。

  在2016年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汪涵与十一届省政协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彭泽润联名提交了相关提案,建议在新建设的省博物馆开辟湖南方言展示厅。

  在2020年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汪涵等新闻出版界委员提交了集体提案《在湖南建设中国语言博物馆》,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提案认为,在湖南建设中国语言博物馆有条件,也有优势。湖南的方言资源非常丰富,语言保护成果比较显著,境内不但有湘语、赣语、客家话、西南官话四大汉语方言,而且有古老而复杂的乡话和土话,国家语言保护点和民间语言保护点数量均居全国之首。2018年,湖南承办了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会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了《岳麓宣言》,对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国际影响。

  该提案提出后,得到了主办单位省文旅厅、会办单位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3个单位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省领导对此作出批示,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讨论研究。此后,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接、积极沟通,全力助推中国语言博物馆的筹备建设工作。

  在今年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汪涵继续表示,将全力推动将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建立在湖南博物院,以用好人文资源,续写湖南特色文旅故事。

  让方言更有年轻态

  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建成后将是什么样子?

  政协融媒记者了解到,该馆已有相关规划,拟以实体博物馆为特色,立足语言资源传播性、弥漫性、非器物性等鲜明特征,探索打造沉浸展示区、融合展示区、体验展示区于一体的策展新路径,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让跨越千年的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永存后世,代代相传。

  “若干年后,走进馆内,你能听到500年前、100年前,跟你同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他当时的喜怒哀乐。”汪涵曾多次勾勒出自己心中的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的模样。他表示,要以历史进程与当代背景中最能代表中国气概的珍贵语料,回溯中国往事,重温激情岁月;应立足人类文明,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提高场馆格局;应以湖南省方言资源与保护情况为展示重点,同时展示中国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世界语言等。“希望该馆50%是湖南方言,30%是中国其他地方方言,20%是世界方言,然后定期替换,在这个馆内可以听到世界的声音。”

  “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场馆空间是有限的,但它是母体,未来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延伸到长沙整座城市,甚至延续至全国。”汪涵认为,语言保护事业的重点是年轻人,他希望将年轻人最感兴趣的音乐、电影、综艺、游戏及短视频等形式与方言紧密结合,以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方言。

作者: 陈彬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