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源书舍”吃茶看书
桃源书舍,坐落在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
桃园村是全国文明村。这里四季绿树环绕,处处鸟语花香。几年前,村里“每人一把礼堂钥匙”的故事名闻遐迩(注:2016年,桃园村创新自主管理模式,给村民配备村文化礼堂的钥匙,由村民自主管理活动场所)。浓浓的文化氛围,浸润当地百姓的生活。
去年,桃园村和新华书店合作,创建一家乡村书店。经半年筹备,依托闲置的老厂房改建而成,海宁首家乡村书店“桃源书舍”于今年1月12日隆重开张。开张后,书舍举行了一系列阅读分享活动,其中包括海宁作家协会组织的《不如吃茶看花》新书分享会,现场有海宁作协会员,有桃园村的村民。
该书讲述了作者华诚居家吃茶看花的故事。华诚的分享也是从吃茶开始的。他是浙江常山人,其老家方言与我们一样,都把喝茶叫做“吃茶”。
话题从各类名茶开始,龙井、普洱、老白茶,红茶、石墨、碧螺春……从浓到淡,由涩至甘,再由茶及人,好友、茶人,世事、社会。以茶论道,层层生发,犹如剥笋,渐剥渐深……最后抵达生活的美学和人生的哲理。
华诚的语言与散文一样,自然质朴,辞浅意深。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我仿佛又重回大学课堂,聆听当年老师讲述当代文学。
他说:我们在屋檐下坐下来,把一壶茶煮了又煮,直到天色暗下来,直到黄昏的灯盏一粒一粒亮起……
乡村的慢生活就该如此。吃茶,看花。人,以及人生,总在匆匆而过。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慢下来,吃茶,看书,思考……或许,这会让我们走得更稳,走得更远。《不如吃茶看花》告诉我们的,可能就是这生活的真谛。
在华诚的讲述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他讲述《插秧诗》,以茶论“稻”,以茶论“道”,或许这也是他发起并参与“父亲的水稻田”项目的切身体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此诗原是五代梁时契此和尚所作。契此和尚经常肩上背一个布袋并手拿锡杖及佛珠,面容慈祥,笑容可掬,因此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曾和插秧的农人一起,感受插秧中隐含的禅意和哲理。
大凡有过插秧经历的人,听了此诗都会明白其中道理——你瞧,插秧人手里拿着秧苗,一撮一撮地插满水田,低头见水中倒映着无际的蓝天和朵朵白云。所插秧苗需要“根须”清净,没有腐烂,将来才能成道“稻”,插秧时表面是边插边后退,但其实是在一直向前。
人生世事无不如此,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不计较一时得失,便是人生最大赢家。
这是《不如吃茶看花》隐含的人生哲理和生活美学,也是华诚在桃源书舍讲述的“茶道人生”。
乡村的慢生活,不如吃茶看书,这是分享会的主题。把新时代的文化渗透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精神与物质共富,或许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方向。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员会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