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委员:以直播等方式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
近年来,代表着新型文化消费方式的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等快速发展,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调研了解到,2023年传统文化类从业者在抖音平台上发起了45.5万场直播PK,开展了7143万场演艺类直播演出,涉及戏曲、民乐、舞蹈和曲艺等领域,平均每场直播吸引4263位观众观看,从业者获得的打赏收入同比增长38%。在数字化时代,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艺术从业人员需深度利用直播、短视频等数字化媒介,培育“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文化消费新业态,助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单位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但一些地方文化事业单位如艺术院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尚未能充分释放潜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播和影响有限,吸引公众参与不够。一些单位的设施利用不足,如剧场演出吸引观众不足,基层文化馆、博物馆等利用率较低,使得很多地方兴建的文化配套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难以实现社会效益。一些地点偏僻、人口较少的地方,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二是发展困难。文化事业单位依赖财政资金投入,而通常仅靠财政投入不足以满足其发展。三是人才发挥受限。部分文化事业单位由于财政紧张、编制缩减,在职人员薪资水平下调,不仅使现有人员面临人才流失,同时缺乏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进而面临队伍老化的问题。更有单位安排相关人员身兼数职以节约单位人力成本,致使单位更加缺乏专业对口人才。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发展路径和“天花板”都较为固定,对人才的激励、培养程度均不足。四、基础设施亟待提升。以文化事业单位中的艺术院团为例,部分艺术院团缺乏排练、演出所必需的演出场地、练功排练用房等基础设施。此外,各地区之间存在艺术院团基础设施配备不均衡的问题。越是在基层和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艺术院团基础设施不足、配置不均衡的问题越突出。问题的关键是文化事业单位能否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切实增加传播力和影响力。真正为社会服务,就能提高效能。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文化事业单位探索包含直播在内的多元化传播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议支持和鼓励文化事业单位、文化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个人直播、团体直播、直播PK,诸如艺术院团等艺术文化事业单位可积极开展个人、团体演艺直播并通过短视频传播等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建议文化事业单位结合现有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并通过直播拓宽销售渠道;建议文化事业单位积极与有成功直播经验的同类单位、政府、互联网平台进行结对合作、跨界合作。通过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让线上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
二是建议文化事业单位将直播实践纳入人才培养与考核体系。建议引导文化事业单位重视对人才直播技能的培养和激励,加大对于直播的支持,可与高校、研究机构、直播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引入直播导师、直播资源,建设直播实践场地。通过直播考核筛选出一批直播人才组建传播矩阵,通过线下演出、讲解活动等形式,吸引“KOL”线上粉丝前往线下进行文化消费。已有实践表明,部分文化文艺人才能够通过直播打开社会知名度,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所在单位带来更大的影响力。文化事业单位应合理分配直播打赏所得,持续将部分收入用于激励直播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是建议文化事业单位、政府、互联网平台等各方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直播品牌。建议引导文化事业单位与当地其他单位、政府、旅游企业、直播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合作机制,形成合力,深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实景地区开展一系列地方文化直播活动,如“实景文艺演出直播”“直播走进古镇”“在线体验非遗”等,打造地方文化直播品牌;建议各方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的本地生活服务功能,联合在直播间推广地方文旅产品、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