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李孝轩:加快研发和应用高层建筑逃生设备

发布时间:2024-03-09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

  高层建筑有严格的消防安全要求和防火设计。但根据以往相关部门检查结果看,其消防设施设备失效瘫痪的不在少数。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建议,在对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合规性安全性、消防设施设备等进行全面排查,加快推进消防系统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快研发和应用新型高层建筑逃生设备,使其更符合当前“高层”特点,有效提升救援实战能力。

  当前,不少高层建筑在建设时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氨酯硬质泡沫等易燃材料。这些材料极易引燃且蔓延迅速,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已成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帮凶”。过期、损坏、功能有限的消防设施设备也会加剧危害。

  李孝轩建议,要认真严肃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隐患,挂账列单、整改清零,切实消除消防设施长期瘫痪等问题。

  李孝轩表示,根据统计数据,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拥有超高建筑数量较多的国家,拥有多座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将近2000座。在消防救援设施方面,大多数常用的消防云梯工作高度约50米,相当于18层楼高度。部分超高消防云梯超过100米,但因其千万元的造价与繁琐的维护,可以应用的地区少之又少。加之受扑救距离、天气等情况影响,消防云梯的有效灭火高度也很难达到理论值。

  “也就是说,大多数时候,消防云梯对50米以上楼层的灭火救援‘无能为力’。对于更高楼层的救援,则只能依靠楼内人员自救、消防设施和屋顶直升机救援等。”李孝轩说。

  李孝轩认为,在加强现有应急救援设施设备的维护上,应加快研发和应用高层建筑逃生设备,可组织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共同探讨、设计,建立产品质量行业安全标准,酌情引进适合我国高层住宅的逃生设备,并在日常宣教、演练活动中加以应用,提高应用普及率,为紧急情形下的公众逃生救援提供保障。

  此外,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公众应急逃生技能同样重要。李孝轩表示,对高层住宅居民来说,一定的自救互救技能“能救命”,要定期开展高层建筑应急逃生演练,多角度、全方位向公众宣传安全知识、传授应急方法,最大限度降低高层住宅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者:记者 樊晓丽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