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发委员:让老百姓不出省就能享受“国家队”医疗服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内容,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目前,贵州累计获批五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数量全国并列第五、西部第一。”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会主委、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孙发说,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孙发。(何佼阳 摄)
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先后落地贵州。
“2023年,贵州省累计获批的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全部开诊运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截至目前,全国到贵州就诊的人数超12万人。”孙发说。
在他看来,长期以来,贵州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制约着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资源布局在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上还有差距。从国家监测数据看,虽然全国三级公立医院“跨省异地就医”现象仍然存在。
“但在向外省流出住院患者的省份中,流出住院患者占比下降最多的前3个省份是贵州、安徽、河北。”孙发认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的建设,对西部地区老百姓看病就医帮助很大,希望国家再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