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我的曾祖父罗光晨

发布时间: 2024-04-02
来源: 东莞日报
【字体:

  老实说,这些年来,我一直想写我的曾祖父(方言叫公公),为子孙后代留点文字,以便千百年后,他们可寻根溯源。无奈,连曾祖父的名字都不知道,便无从写起。我曾让父亲、叔叔把族谱找出来,看从中能找到多少蛛丝马迹。可能大家忙,一年又一年,写我曾祖父的事便耽搁了。直到今年春节,我与妻儿在万里之外的印度尼西亚度假,在与父亲、叔叔通电话时,我又想起此事。便让堂弟永水找族谱,并拍给我。我想,我应该写点关于曾祖父的文字留给一双儿女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收到族谱照片的那一刻,我惊呆了。我发现我曾祖父的名字非常“高大上”,名曰光晨,光字辈,生于光绪四年正月二十六,殁葬时间不详。光绪四年,即1878年,为清朝末年。一般处于朝代初期或末期的人,因时局动荡,老百姓多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想,我的曾祖父,到其成年时,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继爆发,作为亿万老百姓中的一员,曾祖父能独善其身吗?

  再看曾祖母的记录,曾祖母姓刘,字会英,生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一,即1888年。曾祖父比曾祖母整整大十岁。

  曾祖父与曾祖母结婚的时间没有记载,但记录曾祖母育有四子,族谱显示为耀宇(殇)、耀球、耀广,但另一个儿子没有文字记载。爷爷耀球我肯定知道,幺爷爷耀广我也知道,还知道有一个爷爷未成年便夭折了,据说长到十多岁,我想是耀宇爷爷了。但另一个爷爷族谱中未提及姓名,难道是未出生便离开人世?每年清明时节,我大都回乡祭祖,在曾祖母坟前,偶尔会聊到曾祖母的死因,据说是难产。如果属实,那族谱如此记录,便正常不过了。

  曾祖父在世时是锯匠。在以前,锯匠与木匠是有严格区分的。锯匠指将树锯倒并将木柴分开的工匠,而木匠指在锯匠基础上再深加工的工匠,诸如打家具。听说曾祖父是能工巧匠,在祖籍隆回石门一带颇有口碑,找其干活的人特别多。后来,他来我出生的荷香桥镇铁矿村干活,被地主家的千金小姐,也就是我后来的曾祖母看上了,虽然相差十岁,但他们不畏世俗流言走到一起,并结婚生子,堪称一段佳话。

  曾祖父不是那种吃软饭的人,他从石门老家搬出,在我现在的老家一个叫万福亭的地方,攒钱买了地,也盖了房子。房子在我出生时仍在,直到20世纪末才倒塌,是湘西南典型的吊脚楼,五个垛子,木质结构,两层。不单我,我大哥、二哥、妹妹都在祖屋出生,好几个堂弟、堂妹也是在祖屋出生的。百年风雨,曾祖父曾祖母修建的祖屋见证了几个时代的兴衰及子孙后代的繁衍。

  到我懂事时,我好打架,把隔壁四组常生的女儿打哭了,把点焅(乳名)打了,刘氏长辈找我,说我曾祖母是他们亲姑奶奶,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那时,我不懂事,但听说是亲戚,而且是一家人,我便不打了。

  奶奶在世时,经常跟我讲,要我们努力学习,长大有出息。奶奶不讲爷爷,也不讲自己,讲曾祖父,说曾祖父年轻时用地窖储蓄铜钱。在清末民国初年,兵荒马乱的,曾祖父在家里挖地窖存钱,想想也是很稀奇的事。我不知道曾祖父有多少钱,但能用地窖收藏,至少说明不少吧。十里八村,很少说我爷爷、奶奶多么厉害,但提到曾祖父,都说是能人,能赚钱,用地窖藏钱。到我懂事时,奶奶曾告诉我是哪个地窖。但没告诉我曾祖父是不是地主,我想不是,要不,房子会大一些,田地会更多一些。

  曾祖母殁于1914年9月27日。据推算,曾祖父去世时间比曾祖母迟。1995年,我高中毕业,在清明去石门为公为曾祖父扫墓。但到祖坟场时,已经找不到曾祖父葬在哪里,而族谱中也记录“殁葬未详”。虽然现在的年轻人没那么强烈的宗族观念,但对我们这种上了四十岁的人,还是很期望知道曾祖父葬在哪里,清明节为其上香,除去坟前的杂草的。更想让其知道,曾祖父属罗祖清公后裔第二十代。如今,我侄子都生小孩了,百年风雨中,曾祖父传承已到第六代,而罗祖清公在我们这一支系繁衍到第二十六代了。第二十六代也许并非是个庞大的数据,但我今天加入罗氏宗族群,很多人叫我爷爷甚至公公(即曾祖父),委实吓我一跳,我甚至问自己,我才四十四岁,辈分有那么高吗?但自侄子小孩出生,我顺利晋级爷爷辈。不管愿不愿意,岁月催人老,我已步入中年。

  曾祖父如何去世的,没有明确记载。父辈告诉我,应有三种可能。第一种说法是痨病复发。痨病,即肺结核,在以前堪称不治之症。曾祖父患痨病没有治愈,在外干活时,在祖籍石门去世。那年代,交通不方便,未送其回辛苦打下事业的铁矿村安葬,而在为公祖坟场,找了一个地方草草下葬了。第二种说法是其干活太努力,为了购买更多房产田地,不辞辛劳地工作,最终积劳成疾,在外锯树时突然去世。第三种说法是幺爷爷在世时偶尔提及的,说曾祖父是在森林中意外去世。

  不管是哪一种,曾祖父在九泉下长眠已上百年。而我等子孙能告慰曾祖父的,是到我们这一代,家族繁衍已近百人,子孙后代彻底告别贫穷。我大嫂是博士,也是大学教授,长兄定居长沙,我也从知名高校毕业了,定居东莞,虽未实现“学而优则仕”的古训,但在商海中,我多少有些社会影响。愿曾祖父九泉下安息,愿曾祖母九泉下安息,我们晚辈会继续努力,以优异成绩告慰列祖列宗之灵。

  (作者罗建云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民进广东省委会文化出版专委会委员、东莞市作家协会理事)

作者: 文字 罗建云 记者 周悦维 整理
责任编辑: 邵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