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湿地女孩”的力量

发布时间: 2024-04-03
【字体:

  电影《海上钢琴师》与卡尔维诺小说《树上的男爵》广受欢迎,引来众多解读。类似的作品还有一些,如美国作家迪莉娅·欧文斯的《蝲蛄吟唱的地方》(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年第1版,王泽林译)。它讲述的是一位“湿地女孩”的故事。这部小说作品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前者高,但艺术性可以说更胜一筹。

  《蝲蛄吟唱的地方》主人公基娅从小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湿地,虽然周围景色优美,但是地处僻野,家境贫寒,这让她仿佛耶稣诞生于马厩,智者被关押于牛棚,好像注定就是要受苦的。

  那片湿地令人神往:“湿地不等于沼泽。湿地是一片光的空间。在这里,草在水中生长,水流向天际。溪水缓慢流淌,带着太阳的影子蜿蜒奔向大海。在上千只雪雁的喧闹声中,长腿的鸟儿们以不可思议的优雅姿势起飞——美得不像是为了飞翔而生。”

  “这些蒲葵在沙地上四处蔓延,直至一串碧绿的潟湖边,更远处是广阔的湿地。生长在咸水中的草坚韧无比,如同刀刃,绵延数英里,间或被一些扭曲的树截断。橡树林挤在小屋的另一边,遮住了最近的一处潟湖。湖面上翻滚不休,生意盎然。海上咸咸的空气和海鸥的鸣叫声穿过树丛飘了过来。”

  “这或许是一片卑贱的土地,但每一寸都很富饶。层次丰富的生物——弯弯曲曲爬行的沙蟹、在泥里溜达的小龙虾、水鸟、鱼、牡蛎、肥硕的鹿、丰满的鹅——堆叠在地上和水里。一个不介意为了晚餐四处搜寻的人永远不会挨饿。”

  这里阳光下的水气好像天上的云霓,这里欢快的鸟唱虫吟如同仙界的钟磬之音,这里的贝壳里仿佛藏着维纳斯,田螺里似乎住着下凡的仙女,这里让人想去请黄公望、林风眠来画,要去托柳宗元、苏东坡来写,这里似乎有着东汉郿坞的富足,金庸笔下燕子坞的神秘。

  基娅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不住小镇的学生,她的穿着、口音有着浓浓的湿地居民色彩,她被同学们视为湿地来的怪物,像荆山的宝玉被人当成丑石拒斥。那时她还小,还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也不知道读书的重要,她不再去上学,她失学了。

  基娅接下来的人生荡着涟漪,有时也不免涕泪沾臆。她恋爱、失恋、又恋爱、遭暴力、反击、被捕、审判、获释,出现了大段法律小说里才有的情节,其中法庭辩论部分如果拍成电影,一定比《十二怒汉》更精彩。

  她尽量不受惊扰,保持生活的节奏,她要做个独特的“湿地隐士”。

  古今中外,“隐”是有几种的。一种是将“隐”作为清高的幌子,把归隐当成以退为进的策略或瞒天过海的烟雾,用“隐”来博名博利,所谓“翩然一只云间鹤,飞去飞来宰相衙”,一旦未遂,就哀叹“谋身谋隐两无成”。这是有“官瘾”“名瘾”之人的“隐”。

  还有一种“隐”,是完全的沉潜,和社会不发生关系,仿佛谛视美景、聆听韶乐时的忘我、自失,“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就像很多人被书籍淹没,只停留于阅读,不去做点滴的评注、翻译、创作,一味汲取,而忘了以一己之力去拓宽知识之海。

  最好的“隐”,是避开喧嚣,去做可能有溢出效应之事。例如,柏格森“最怕陌生人去缠他,住址严守秘密,电话簿上都没有他的名字”,别人写信到柏格森寓处约期拜访,往往会被他原信退回(钱钟书语),他去钻研哲学了,他是一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大师。这有点像不恋栈波尔多市长之位,退居乡间去写随笔的蒙田。

  基娅也是这样,她比文学长廊中的卖花女、马丁·伊登等人物更加聪明,她自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大量收集、精心制作整理湿地的动植物标本,为科研机构研究湿地提供便利,最后著作等身,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博物学家,当地居民都以她为荣。她以自己的身隐,换来了湿地的闻达,让湿地从世人眼中的荒野变成名胜。

  这就是我更爱《蝲蛄吟唱的地方》一书的原因,它生动精细地描写了瑰丽的风景,显出了湿地这一“地球之肾”的斑斓真容,是一部自然文学的杰作,读之像看山水画、诵山水诗,令人观之不厌。同时,它更有着深沉蓬勃的力量,像湿地的清泉,汩汩冒泡。

  (作者单位系民进湖南省委会宣传处)

作者: 甘正气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