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拓”润心田

——记民进会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路明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团结报
【字体:

王路明在拓碑课堂上为学生们上课。

  “拓碑是一门高级技术,也是一件体力活。”民进会员、碑刻拓印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路明说,“拓碑,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王路明曾任江苏省常熟市碑刻博物馆碑刻艺术总监,专业从事碑刻制作、保护、研究、拓本制作、教学近40年。

  据王路明介绍,拓碑时需要先将石碑表面图文部分刷洗干净,再用清水浸湿。将宣纸润湿后,自上而下敷于碑文表面。之后,用毛刷轻扫宣纸,使湿宣纸展平并紧贴所拓平面。待湿宣纸稍干后,再用拓包蘸取适量墨汁,轻轻扑打,复制图文。最后,待宣纸风干,将其取下,拓片也就制作完成了。

  拓碑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磨炼的技艺。从选材、清洗、上纸、刷墨到揭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和精细操作,只有技艺高超的拓印人,才能将碑刻上的文字和图案较为完美地复现到纸上。20世纪90年代初,王路明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古刹原址,收集整理历代名家碑刻真迹,完成《中华书法碑刻精髓六十帖》的收集整理、刻石存世。

  “拓碑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每一次拓印都是与古人的一次对话,都是对历史的一次探寻。”王路明在操作过程中会格外小心谨慎,他敬畏每一块碑刻,敬畏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字和图案。

  为传承好拓碑技艺,王路明从常熟碑刻博物馆退休后,担任了常熟报慈小学、江苏省常熟中学、苏州大学的特聘指导老师,一边潜心钻研技艺,一边开展教学,把拓碑艺术带进校园课堂。“我希望学生们能在与碑文近距离接触中探寻其背后承载的古老记忆,感受碑刻传拓中蕴含的文化自信与传统之美。”王路明说。

  在王路明的拓碑课堂上,学生们既可以观摩碑文,研究其书法技巧和构图布局,又可以运用专业的拓碑工具,将碑文复制到纸上。“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更在实践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王路明说。

  学生们用拓包蘸取墨汁,从石碑的边际开始用拓包上下来回轻轻敲打,一遍一遍循序渐进,从新奇到欣喜。“看着孩子们动手尝试拓碑,我心里非常满足。”在王路明看来,拓碑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实践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退休了的民进人、文化人,传承好非遗文化,是我现在最为关心与关注的。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非遗文化才能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作为拓碑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王路明用自己的技艺和热情守护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俞丹洁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