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段艳文:更好地服务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

发布时间: 2024-06-06
【字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对编辑的职业素养和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编辑,应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理想应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向而行。同时,作为新时代的编辑,还应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勤学苦练,增强本领,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更好地服务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

  培养媒介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

  职业素养是人们在职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作为编辑应具有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媒介素养等职业素养。

  编辑的政治素养直接决定着出版业能否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文化品位和文化自觉则会让编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基础越深厚,储藏越丰富,其在编辑出版活动中就能更游刃有余。

  科学素养对编辑而言包括对科技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掌握,对科学精神的领悟和运用,以及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编辑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表现在掌握了多少科学技术知识,而更重要的则是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尊重科学常识、传播科学知识、恪守科学伦理和弘扬科学精神。

  而编辑的道德素养既是社会对编辑人员的思想行为的是非、善恶、良莠的评价标准,也是编辑人员在日常正确处理自身与作者、读者、同行及社会各界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推动出版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编辑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应在选题策划、审稿校稿、文字规范、文献传播和知识服务等各个环节中体现编辑的媒介思维和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拓展职业素养外延

  编辑还应具有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等职业素养外延。

  精品意识是编辑主体在其活动过程中,以提高出版物质量为中心,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进取意向。编辑的精品意识是将自身的价值同出版物的价值有机地统一,决定了出版物的价值取向、质量优劣和对社会的影响力。

  编辑的创新意识能促进其在思想、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出版物进行创新,进而满足读者的深层次需求。而其市场意识则能形成整合力,以其专业学识、作者资源、市场判断力为基础,围绕优质内容资源进行更深、更广的设计开发。

  构建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优秀团队,离不开编辑的团队意识,其可保证出版机构的高效率运转,创造一个个出版佳绩。被称为“天才捕手”的美国出版家珀金斯有一句名言:“出版家的首义是为天才和才华服务。”编辑不仅对作者要具有服务意识,对读者也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同时,编辑工作还与法律工作密切相关,编辑既要保护著作权人和读者的合法权益,积极挖掘版权衍生价值,同时要介入现代的版权运营,提高纸媒版权管理、运用、维护能力和水平,加强IP孵化、开发和转化,实现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

  求知向学,杂中求“专”

  视编辑为毕生追求和奋斗的事业,是做编辑的最高境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没有捷径,应遵循编辑素养的提升路径。

  爱书善读应当成为编辑一生永恒的习惯。编辑只有大量的读书,方能弥补自身知识不足,在选题的策划、书稿的审读加工等方面有所作为。心中有光,脚下有泥才会策划出好选题。

  中国著名文学家,电影、戏剧作家夏衍认为,做编辑的就好像厨师,各式稿件无非是原料,一经编辑之手,便能做出一桌好菜。作为编辑首先要当好“伯乐”。编辑不但要善于发现“千里马”,还要善于培育“千里马”。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编辑工作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编辑应善于总结,记录下每条经验、感悟和所得,且做且学,且学且做。编辑应该是杂家,但“杂”中须求“专”,一“专”多能,才能适应各类稿件对编辑的不同要求。业精于勤,而贵于专,求知向学亦成家。编辑要专业化、学者化,不仅要做编辑匠,更要做编辑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青年编辑要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职业规划,无论短期目标还是中、长期目标都要与国家和行业发展同向而行。面对海量信息、各种机会和各类诱惑,编辑应专注、聚焦和执着,努力培养发现能力,把编辑加工上升到内容的创新和文化价值再造的高度。同时,也应善用跨界思维,用多角度、多视野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自己的方式从融界到跨界,再到无界,演绎编辑工作的创新故事。

  (作者系民进中央出版和传媒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

作者: 段艳文
责任编辑: 叶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