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
——民进中央青工委排演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侧记
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剧照
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剧照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7月15日晚,由民进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排演的以研制“两弹一星”为背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上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吉林,民进中央副主席王刚、陶凯元、庞丽娟、高友东、何志敏观看演出。
本次话剧的排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成果,也是一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场爱国主义教育
“五、四、三、两、一,起爆!”舞台背景屏幕播放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场景: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随后与地面冲起的尘柱连成一体,形成极为壮观的蘑菇云。台下跟随倒计时屏息凝视的观众,在此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7月15日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礼堂,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正在上演。多媒体影像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将现场观众带回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段峥嵘岁月。
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核垄断形势,决心自主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铸我国之利器,成为那一代人的使命。此时,一纸神秘的调令,将以沈皓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从世界各地秘密召唤至我国大西北的深处。
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通过刻画主人公沈皓在祖国需要与个人志向、家庭责任相冲突时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以及与妻子的爱情、与同事的真情,展现出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坚韧不拔、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讲述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背后的感人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国际斗争下的科研压力,以及原子弹最终爆炸成功的骄傲自豪。
“看完这场话剧我非常感动,这是一次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民进黑龙江省委会副主委李京感慨不已,“我们中华儿女要坚定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情怀,传承好‘两弹一星’精神,接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3年,为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年会员思想政治建设,民进中央青工委排演了以研制“两弹一星”为背景、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话剧的导演和演员都由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和各省级组织青年会员担任。话剧于去年在上海进行首演,后又联合民进上海市委会青工委、陕西省委会青工委分别推出“沪青版”和“陕青版”,在上海、陕西两地统战系统以及民进组织和青年会员中获得良好反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民进中央青工委联合民进北京市委会青工委,打造了全新的“京青版”《共和国不会忘记》。本次演出得到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他们邀请演职人员参观中国核工业科技馆、聆听老科学家感人故事、了解核工业人奋斗历程,还组织部分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了演出。
“民进青年携手中核青年,一起经历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和精神传递,中国核工业的艰难起步、筚路蓝缕,老一辈核科学家的爱国奉献、艰苦奋斗,使青年人从中汲取了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在新征程上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民进中央青工委主任、话剧总策划、“任无极”的饰演者杨金龙说。
零基础 三天 90分钟
话剧谢幕后,在现场持续不断的掌声中,演员们激动地抱作一团,互相祝贺。
很难想象,这出时长90分钟的话剧排练时间前后加起来只有三天,而台上这群表演到位、配合默契的演员们,绝大多数人此前从未接触过话剧或表演,许多人在几天之前甚至还互不认识。
“挑战非常大,”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话剧总导演、“李部长”的饰演者王霆说,“用三天时间排完一台相对完整的话剧,演员们在零专业基础的情况下该如何去做?在指导大家表演的时候,我其实就是告诉他们一件事——认认真真地去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尽最大可能去还原他们的形象。”
大家照做了。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会员们,虽然在表演上没有太多经验,但为塑造好人物形象做了许多功课:他们看了相关人物传记和影片,采访了当时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的人员,还参观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我经常半夜里还收到演员们发来的消息,跟我说他们又被哪些人物和故事打动了。”王霆说。
做好了前期准备,但真正站上了舞台,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还是让演员们犯了难。“我饰演的沈皓一角台词量特别大,不过我本身是学医的,所以背词对我来说还不算太大挑战。”民进中央青工委委员、民进北京协和医院支部主委、男主角“沈皓”的饰演者陈昂回忆道。“但到了台上我才发现,熟练背台词那只是最基础的,真正难的是将台词和舞台表演配合,一开始我甚至不知道走到哪该说什么话。”
“再说一个小细节,”陈昂补充道,“我本身近视,但在台上框架眼镜镜片会反光,所以就让我戴隐形眼镜。我之前从没戴过隐形眼镜,这些天全靠别人帮我戴进去。”“由于表演时候经常会眨眼,隐形眼镜中间掉地上好几回,我就捡起来洗洗接着戴。”陈昂笑着说。
民进中央青工委副主任、湖南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女主角“任昭”的饰演者张音悦认为,正是青工委的凝聚力,让“三天排演一部话剧”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对待事情的认真严谨和对组织的热爱,以及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情感,是我们全体演员凝聚在一起的巨大力量。所有人都在后台不停背台词、互相鼓励,大家为这部剧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张音悦说。
从上海到陕西再到北京,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的时长由最初的45分钟加长到如今的90分钟,剧情在整体框架内又补充了科学家背后的故事细节,使得作品更加饱满具有生命力。据了解,该剧目将继续在全国多地排演,更多民进青年会员将参与其中。
团结奉献 正道笃行
“团结奉献,正道笃行”是民进中央青工委成立之初为自己确定的工作“座右铭”,而排演话剧《共和国不会忘记》,则是践行这一理念、推动组织建设的一种新的探索。
“在话剧的排演过程中,无论是演职人员还是观众都深受感动,我想这就是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式方法。”民进中央青工委秘书长、话剧总执行、“余知非”的饰演者崔常男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进青年会员通过话剧排演结下了深厚友谊,在未来也将相互帮助、共同支撑,立足于本职,推动民进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部话剧的排演也是我们民进青工委增强组织凝聚力的有力举措。”杨金龙举例说,“比如民进陕西青工委组织在去年4月11日才成立,因为委员分布在各个地市,大家只在成立的时候见了一面,所以到去年8月话剧排练时,演员之间许多连名字都叫不上来。通过一次演出,他们的凝聚力迅速提升,不仅演职人员间彼此熟悉,与民进中央青工委也增进了联系。”
北京市青联委员、影视演员、“苏虹”的饰演者富扬恩是准备加入民进的积极分子,在这次话剧的排演过程中,民进会员的个人素质、集体精神以及民进组织的凝聚力让她备受震撼与感染。“大家从全国各地集中到北京,两三天夜以继日地排练,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呈现出了非常棒的效果。在加入民进之前,通过参演话剧这种方式接受主题教育,更加坚定了我想进入组织的迫切心情。”富扬恩说。
在陈昂看来,医学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与剧中科学家努力钻研的科研精神是一致的。通过参演此次话剧,他深受鼓舞。“作为一名青年医务工作者、民进会员,今后我一定努力奋斗、双岗建功,为祖国医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陈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