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罗建云:少林归来仍少年

发布时间:2024-08-30
来源:铜仁日报
【字体:

  像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转眼将是人生半百。岁月长河中的许多美好记忆已经忘却,而《少林寺》仍记得那么清晰、那么深刻。

  记得《少林寺》到我出生的小山村放映时,可说万人空巷、激情澎湃。为了抢占一个好地段看电影,我们这些山里娃天还未黑就跑去数里开外的晒谷坪,用板凳占地方。也许是那时文化活动少,或许是武侠电影让人耳目一新,总之,《少林寺》上映后好评如潮。看一次不过瘾,再看一次。再看一次不过瘾,还看一次。在我们这些熊孩子中,追着放映员翻山越岭,有人看了几十次,仍感觉不过瘾。

  对我来说,特别喜欢少林功夫,也想像里面的和尚,练就一身绝世武功,以后仗剑走天涯,除暴安良,造福一方。

  此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父亲为了养育我们兄妹四人成长,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在黄土地里依旧种不出金娃娃,以致我们家的日子过得很窘迫。年幼无知,哪管家里穷不穷,一心想练少林功夫。而且说干就干,在屋后面的树林里找了一块宽敞的地方,吊沙袋,安树桩,削木棒,制大刀……依照《少林寺》的模样,在腿上绑沙袋,凌晨四五点便出去跑步;双手握拳,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拳头在沙袋上打出一层又一层老茧;还像猴子一样在树桩上跳来跳去,说是练梅花桩;听说铁砂掌可以天下无敌,便用手劈红砖、青砖,以致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练了几天功夫,以为自己已是少林武僧,有事没事,找人打架,差点被学校开除。

  《少林寺》对我的影响可谓深入骨髓。甚至曾想,如果当年学校不说开除我,我可能就真的以武为生了。只是到今天,可能多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少了一个追求诗与远方的文人。

  不管后来练不练少林功夫,我一直在想,少林寺在哪里?我可否去少林寺看看?那里还有十八罗汉吗?还有一指禅和铁砂掌吗?如此等等,太多问题缠绕着我,让我深思,让我着迷,让我蠢蠢欲动。

  最早想去少林寺看看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时。我曾想,考不上大学,就去习武,练一身绝世武功,实现儿时的梦想,何不美哉?只是想归想,但真去习武,纵使我同意,父亲也不会同意。再后来,我南下打工,混得不尽人意,又想到《少林寺》,又想去少林寺习武。只是囊中羞涩,无钱购买去少林寺的车票。真正成行,是此次去河南出差,利用空余时间,专程去了一趟少林寺。

  从深圳出发,乘坐飞机抵达郑州,好友跑来机场接我,说我来河南这么多次,不去少林寺看看,怪可惜的。然后,我俩聊天,他说他小时候也喜欢少林功夫,好打架,差点被学校开除。后来用心学习,考上大学,先在新华社工作,现在出版社供职。相差无几的年龄,趣味相投的爱好,如出一辙的经历,加上都是咬文嚼字的文化人,以致我俩越聊越投机,完全不像第一次见面,反而像知己,像故友。

  好友说,此次再不能让我失望。我把行李放上车,他便启动马达,火速朝少林寺出发。从新郑机场到少林寺约一百公里,跨越新郑和登封两个区县。沿途聊天,看着车窗外碧波荡漾,晴空万里,心情格外舒畅。

  不知不觉到了嵩山脚下,眼前的少林寺像屹立在盛开的莲花之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和不染世尘的洒脱。高高耸立的武僧雕像,似乎在告诫天下信众,此乃佛门重地,以谦卑为怀,不可随意撒野。特别是那锐利的眼睛、紧握的拳头、健壮的胸肌和横扫千军的双腿,说明少林功夫不是花拳绣腿,是真枪实弹的硬功夫和威震八方的真功夫。

  好友乃中原人士,来少林寺多次,对少林文化了解甚多。便充当向导,一一讲解少林寺里的每一处人文景观和历史故事。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六祖堂、钟楼、鼓楼、达佛亭、千佛殿、初祖庵、达摩洞……他如数家珍。

  从少林寺侧门进入寺内,只见少林寺红墙黑瓦,庄严肃穆,颇有皇家气派。好友说,少林寺的历史其实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与斗争史。虽说寺庙不惹红尘,可是,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少林寺怎么可能脱离世俗的纷争?于是,他讲到少林寺与北魏孝文帝、唐朝李世民、宋朝赵匡胤、元朝忽必烈、明朝朱元璋、清朝乾隆、民国冯玉祥……几乎历朝历代,均与少林寺有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或悲,或喜,或郁,或忧,将少林寺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交织在一起。庆幸的是,少林寺经历枪林弹雨和血雨腥风1500多年,依旧坚强、完好地屹立着,默默地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与伟大复兴。

  来到《唐太宗赐少林教碑》前,我跟好友讲,帮我拿一下相机,我想打一套少林拳。他笑着说:“真敢班门弄斧啊?”我说:“弄斧不到班门,怎么说厉害?”好友见我态度坚决,便给我扛着相机,用镜头记录每一个瞬间。只是我把照片发到网络上,网友们笑了,说以我这身子骨去除暴安良,肯定打谁谁赢。我乐了,我说:“哥早已退出江湖,改武从文,不干架了。”引来笑声一片。

  在少林寺游览约两小时,我总在找十八铜人在哪里?他们的功夫真那么高超吗?如果我找他们试功夫,会把我打残吗?

  或许是社会发展太快,如今的少林寺已不单纯是佛教文化与武术训练场所,更是文化传播与旅游朝圣的天堂。小时候,老人经常讲,真正的高手不是挥舞拳头,以武制胜,而是文以载道,以柔克刚。少林功夫逐步演变成少林文化,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便是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少林寺参观的时间是短暂的,留给我的记忆是永恒的。以前觉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今归来,发现我仍是那个不谙事的少年,充满朝气,充满活力……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民进全国新闻宣传特约通讯员、民进广东省委会文化出版专委会委员、《潇湘文化》主编)

作者:罗建云
责任编辑:叶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