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民进会员丁伯华:“取得办学质量的提升首要是观念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团结报
【字体:

丁伯华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2023年开学典礼上致辞。

  没有副校长副主任、不设教研组,没有一位正高特级名师和一位市级带头人和骨干;建校9年以来,有7届中高考毕业生,每届毕业生中考总均分始终稳居全区第一、高考总分成绩始终稳居全区前两位……这所学校正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该校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民进会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执行校长丁伯华的默默付出。

  制定“向内求”策略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落地”后引进的首家优质资源名校,招来第一批新生。从海淀名校舒适区踌躇满志前来上任的执行校长丁伯华,对“让副中心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充满期待。

  当时,教师基本都是刚毕业的应届生,丁伯华默默制定了“向内求”的策略。他相信,只要方向是对的,机制科学合理,就可以变短处为长处,化劣势为优势。

  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他逐步为学校完善了一套扁平化管理机制——没有副校长副主任、不设教研组,以年级团队为核心,带领备课组,努力践行“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理念,不断激发并充分释放办学活力。

  把患病手术的母亲、升学的儿子交给妻子,克服高血压带来的不适,丁伯华不分昼夜地往返于石景山的家和通州校区之间,实在太累就在办公室的行军床凑合……这位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校长,带领着一支由不同学科的精干教师组建的团队,开展教育实验。他在全校推广并实践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为全校教师做培训并深入课堂指导,不断追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管理中,他组织通过每周的年级例会集中研讨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融合中探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使得教师能够在这种紧密联系的沟通机制下及时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课下不沟通,很多学生的问题就会越积越多。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丁伯华说。从教学一线走出来的丁伯华,敏锐发现“仅仅课堂教学还不够”,从而力推“午间答疑”。

  “你学不会,是我的事,你来找我,我一定教会你!”刚入学的新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总会充满感激。午间及放学后规范充足的答疑让课上没学会的孩子跟了上来,让家长安了心。

  2018年学校在经历的首届高考中即获得通州区文科总分第一,理科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是当年通州区唯一本科率100%的学校。

  做“没权力校长”

  建校9年,中高考成绩何以脱颖而出?学生和家长何以满意?丁伯华道出其中秘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好让教师满意的学校”。

  “学生的事,教师最有发言权;学校的事,教师最有决策权。”丁伯华说,“教师们满意了,才能教好孩子们。”在他看来,服务好每一位教师,才是校长每天应该做好的事,他要做“没权力校长”。

  不搞摊派强求,不干涉个人教学风格,不要求坐班打卡、不鼓励听推门课、不开非必要大会、不搞集中式培训、不检查教案作业、不搞额外评比检查、少摊派事务性任务、活动不安排领导发言……丁伯华坚持在学校管理中去行政化和保证公开透明,对教师队伍充分“信任和尊重”,实行以年级为单位,共商共治,民主决策的治校理念。“教师想要学习、想去哪学,学校就出资出力创造条件。”丁伯华说。

  在对教师“减负放权”的同时,丁伯华也注重“奖励激励”。

  然而,校长的无权,并非放任躺平,丁伯华带领团队制定了精细的评价体系、奖励制度,让教师感受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公平透明的激励制度极大激发了教师团队的工作热情。一位从外校调入该校的教师由衷地说:“这所学校有一种‘促人向上,使人向善’的氛围,在这儿根本‘躺’不下去,更不用说‘躺平’。”

  不强迫学生成为“别人”

  日前,一位没有考上理想高中的学生家长写来感谢信,感谢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信中写道:“我的孩子应该没有机会继续在贵校学习,但我们对这三年的学习非常满意……我认为,培养几个‘清北’并不重要……但是,培养出大量阳光、自信、具有‘正能量’的孩子,才是我们整个社会愿意看到的,才是中国之希望。”

  为学生提供正向的成长环境是丁伯华一直以来尤为看重的。建校9年来,丁伯华坚守“助力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的办学初心,通过教师引领、设计丰富的校本课程、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尊重学生客观差异,鼓励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硬件支撑。”丁伯华说。2017年至2021年,丁伯华积极协调市里的多个部门,推动通州校区新校园项目建设。2021年9月,一所可容纳2300余名学生的绿色智能现代化校园,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拔地而起。建成的新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构建书香校园、便捷校园、绿色校园、智能校园。

  在校园网红打卡地——玻璃金字塔旁,“在这里,成就最好的自己”几个大字闪闪发光。丁伯华想通过类似这样的细节设计告诉学生:学校不拿分数来评判他们,不强迫他们成为“别人”,他们自己就是最好的。

  丁伯华对副中心教育的未来信心满满。“取得办学质量的提升首要是观念的转变。依靠机制的不断创新,切实提升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释放办学活力,这才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长期趋势。”丁伯华说。

作者:赵园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