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袜业成长路
——民进辽宁省辽阳市委会助力小北河袜业转型升级
12月9日,民进辽阳市委会调研组一行到浙江诸暨某袜企调研。
隆冬时节的东北,天寒地冻,呵气成冰。不久前的一个冬日,在辽宁省辽阳市小北河镇政府会议室里,讨论声不绝于耳。原来,这是民进辽阳市委会对接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正在为小北河袜业转型升级献计筹谋。
当前,袜产业已经成为辽宁三大轻纺工业产业之一,更是东北振兴交响曲中的一个强劲音符。而小北河镇则是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也是年产袜子25亿双、产值近32亿元的“中国袜业名镇”。
据了解,近年来小北河汇聚了一批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袜企,棉袜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产业迅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尤其在市场低迷、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从袜业从业者、相关企业到整个辽阳市袜业都面临着发展瓶颈。
民进辽阳市委会一直高度关注辽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小北河袜业产业的情况。为进一步助推小北河袜业转型升级,寻求产业向上突破的“最优解”,11月13日,民进辽阳市委会主委原阳率队到小北河镇东北亚轻工业袜业产业基地开展专题调研,深入袜业企业一线,了解小北河袜业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辽阳在袜品款式设计、款式原创率与产品档次等方面,与国内的浙江诸暨大唐等知名袜业基地相比确实还有差距,浙江和广东的袜品企业对于流行趋势有准确的研判和设计,而我们在款式设计创新、花色配色等方面都没有专业的设计人才,我们亟需这些人才。”在小北河木色袜企的生产车间内,原阳认真听取企业负责人焦琪的介绍。
在后续的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与相关企业还就如何提升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展开深入交流。
“当前,我们存在人才引进难的问题,甚至即使来了也留不住。”
“辽阳袜企多处于中低端,部分产品靠传统贴牌代工经营,没有名牌商标和业内名品,影响力不强。”
“色彩与花型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行业内同质化竞争及价格竞争激烈。”
……
对相关负责人反映的问题,调研组一行认真聆听、仔细记录。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袜业产业整体发展现状,特别是先进地区袜业产业发展优势和经验,12月9日至11日,原阳组织民进辽阳市委会成立调研组,赴具有“中国袜业之乡”“国际袜都”之称的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袜业产业基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大唐袜业展销中心、浙江钛石质量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袜业城,以及相关袜业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大唐袜业的设计、生产、检验、销售等流程,就如何打造品牌特色、抓住发展机遇、避免同质化竞争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对照辽阳市的情况,召开座谈研讨会,从中汲取经验。
12月17日,调研组再赴小北河。此次,调研组对接了大连工业大学和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专家参与调研和座谈。
就小北河袜业存在的问题,专家指出,当前消费大趋势下,企业谋求发展务必找准自身定位、做好市场细分,深挖产品性价比、心价比、奢价比,实现差异化竞争,把握市场议价权。“建议小北河袜业从抓住冬运会机遇、打造工业旅游园区、推出区域品牌等方面下功夫。”相关专家针对小北河袜业设计研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做了数据分析,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调研组专家为小北河袜业发展点明了方向,下一步,袜企将在当地政府和专家们的帮助下逐步找到市场定位、避开同质化竞争陷阱,建立起龙头品牌和区域品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民进辽阳市委会也将继续跟踪推进小北河袜业校企交流合作,为小北河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