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罗建云:故乡的年俗

发布时间:2025-02-07
来源:邵阳日报
【字体:

  我的故乡位于湘西南,地处雪峰山脉,位于资江上游,是一个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打1998年南下,我离开故乡二十又七年,只是偶尔回去。故乡在记忆深处慢慢变得模糊,唯有小时候过年的经历还记忆犹新。

  在我的故乡,从小年到元宵算过春节,前后时间二十余天。在快节奏的都市,感觉用这么长时间过年,好像虚度光阴。可在时间近乎凝固的小山村,却是另一番风景。

  那时候,过了小年,大人就不允许小孩胡言乱语,讲话做事得小心谨慎。诸如说“吃豆腐”,春节期间不可以讲,为了避讳,为了讨彩,应叫“吃丸子”,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而且煎黄才能吃,不能“白”吃。

  有一个字不能提,叫“死”。生老病死本乃自然现象,谁也无法回避。在农村,特别是春节期间,就不能提。如果真要提,改称“升仙”“驾鹤”。现在也有新说法,叫“爬烟窗”“老了人”。当然,很多人没这么高学问,无法用文雅的词汇表达,就用“那个”“呃呃”表示,懂行的人一听就明白,不懂行的人好像看西洋戏。春节期间,农村不能用的字词绝对不止这些,像“病”“痛”“苦”之类的也不能用。

  故乡的年夜饭非常讲究,至少六道菜,一般八道菜或十道菜。六代表六六顺,八代表发发发,十代表十全十美。吃不吃得完无所谓,必须把桌子摆满,寓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年夜饭通常在凌晨五六点吃,吃完饭才开门放烟花爆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主人家没开大门,不能去拜年,如果去了,“踩”了年夜饭,主人可能指桑骂槐,甚至大发雷霆。关系再好,亲戚再亲,一定要看大门开没开。如果没开,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去拜年。

  那时,故乡不盛行贴对联、挂灯笼,而是盛行贴“财神”之类的,家家贴,户户贴。“财神”不是大街上买的,是有人送的。送“财神”的人通常家庭困难,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筹集钱财,渡过难关。送“财神”的人来到门口,主人家不能拒绝,或多或少,给些钱打发他走。

  故乡还有“年关年断”的说法,即指如果有什么债务、恩怨应在春节前了却,不可以在春节期间要债、闹事。小时候,家里穷,债主往往腊月三十来收账,弄得我现在依旧有心理阴影。受此影响,如今,我会在春节前把工资、货款、税金全部付清,不欠任何债务过年。

  其他地方我不清楚,在我故乡,腊月三十,必须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人要洗澡,换干净衣裳,以全新姿态迎接新年。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洗霉运”。从小至今,这天我一定洗澡,一定换干净衣裳,并且有守岁习惯,不听到新年的钟声不上床睡觉。

  转瞬,我也四十有九,生活南方二十又七年。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美好时代,在南方有自己的公司、工厂、房子、车子,还有贤惠的妻子与一双可爱的儿女。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说,我实现了“逆袭”“五子登科”。但我总感觉南方缺少年味,得回故乡过年。到了故乡,却发现春节已不是记忆中的春节,年味也越来越淡。

  这些年,我反复思考,发现不是物质繁荣冲淡了年的味道,而是传统年俗慢慢消失,我们被新的文化带往新的方向……

  (作者系民进会员)

作者:罗建云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