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可仕代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新就业形态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兴工作模式,对当前扩大就业容量、调节劳动力市场意义重大。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达职工总数的21%,已成为职工队伍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为例,他们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行政管理手段有限、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表示,主要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复杂,难以精准认定。平台为降低用工成本,常采取加盟、代理、外包、信息撮合等方式招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关系杂糅,相关权益保障往往不能适用现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二是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手段有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大,其劳动关系存续时间等用工信息大多留存于平台总部,外界往往难以掌握,也增加了劳动监察难度。三是从业者过度劳动问题突出,权益难以保障。根据调研,为提高收入,多数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日均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有的甚至达到13—14小时。但平台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价格战”换取市场份额,导致从业者劳动收入一降再降;罚款名目众多,“以罚代管”,严重影响劳动收入所得。
严可仕建议,一是加快新业态劳动关系立法。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基础上,通过立法对劳动关系三类情形进行清晰界定,详细列明其概念内涵外延。尤其是以“不完全劳动关系”为重点,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以专章或专项立法形式,重点就劳动关系认定、最低工资、社会保险、职业伤害等作出详细规定,实现从政策表述向法律概念的转化。
二是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引导。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对新就业形态涉及工资、工时、劳动安全卫生等最低劳动标准进行详细规范,持续探索建立多方共担的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国家相关部委加强对平台总部的监管,自上而下推动相关劳动标准与保障制度落地。组织各地开展快递企业末端派费核算,尽快公布当地快递行业最低派费标准,推动网约车行业调价征询意见和社会公开工作。
三是引导平台企业完善管理机制。鼓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支持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平台企业报送主管部门的书面报备材料中,应将“工会组织或行业协会意见”列入其中。提升对平台算法价值权重赋值的监督能力,引导平台企业从盲目追求效率的“最严算法”向符合实际劳动安全与强度的“折中算法”转化。另外,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应引导更多平台头部企业借鉴京东做法,落实从业人员劳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