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斌代表:AI时代,更需要有想法的青少年
随着DeepSeek、扭秧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品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应用广泛,对社会、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影响日益深远,已成为当下高热度的全民话题,更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高频词。关于人工智能,孩子们怎么看?使用中有什么困惑?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带着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督导室主任陈宏斌。
使用AI,爸爸妈妈不是很支持
湖南的万若琪同学给《中国少年报》写信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最近,爸爸妈妈开始使用AI工具批改我的作业,有些题目爸爸妈妈不会做,但AI全知道,还能说出解题思路。我也偶尔学着使用这些工具,但爸爸妈妈不是很支持我,说我应该靠自己去计算、去思考。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使用AI?怎么合理地使用AI呢?”
陈宏斌代表说:“几十年前,互联网时代刚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会担忧互联网设备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危害,能不能不让孩子上网,但如今回头看发现是不现实的。现在人工智能刚刚兴起,我们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一味地谈人工智能色变,其实根本没有必要。”
相比封锁孩子们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欲望,陈宏斌代表认为更关键的是要正确引导:“孩子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学习一种新技术的操作方法,很多时候比成人所需的周期要短得多,他们更容易上手。封锁人工智能,不让孩子们去接触是不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对他们有正面的引导。”
长大后,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
“听老师说,现在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能替人类做很多工作了,那等我长大后,我的工作会不会也被AI取代呢?”内蒙古的王昱骁同学有些担忧。
陈宏斌代表给出了他的答案:“人工智能肯定会取代一些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而且它可能会做得比我们原先还要好,但是情感价值上的沟通等一些非智力问题,它是未必能解决的。”
关于对未来的忧虑,陈宏斌代表认为青少年更应该关注当下对自我的提升:“孩子们完全不应该担心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导致他失去工作。打好基础,掌握好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了解它背后的基本原理,更要遵循伦理价值道德,成为一个有想法的人。”
“我们会发现,在与人工智能的交互中,我们往往很难一次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这个时候就要思考给AI的问题是否足够明确、有指向性,我们需要一步一步给人工智能一些自己的想法,逐步展示出真正的需求。这个过程中,人的想法会特别的重要。”陈宏斌代表强调。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陈宏斌代表还是江苏小学《信息科技》教材分册主编。“我们目前正在对教材做修订,来增加一些人工智能的元素。”受访时,他提出,人工智能的学习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人工智能”——系统学习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每个不同的学段,孩子们学什么内容,上下学段之间如何衔接才能做到螺旋上升,都是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中需要思考的;另一个方面是“用人工智能学”——用人工智能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已成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然而,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今年两会,陈宏斌代表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且差异化的人工智能课程标准;加强人工智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鼓励高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改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条件,制定差异化的实验室建设标准;定期对各地的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等。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确保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提升国家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关于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陈宏斌代表充满希望。
(陈宏斌系民进会员,原标题:【小灵通跑两会·护航未来最强音】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陈宏斌:AI时代,更需要有想法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