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
基层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形式主义这一顽瘴痼疾,束缚着基层干部的手脚,消耗着他们的精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是提升政府效能的迫切需求,更是激发基层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形式主义表现形式多样,从会议多、文件多到检查多、考核多,从过度留痕到虚假宣传,无一不反映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工作中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看似光鲜亮丽的“面子工程”背后,实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未能真正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反而加剧了基层干部的身心负担,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不动摇。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广大干部摒弃那种急功近利、浮夸虚夸的不良风气,转而追求实实在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同时,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金标准”。确保每一项决策、每一项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惠及民生。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不断完善科学工作机制不放松。要摒弃那些繁琐复杂、不切实际的考核指标,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口碑。通过精简考核程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际工作中。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创新、担当作为。对于那些因敢于担当而犯非原则性错误的干部,要给予必要的保护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的征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固本培元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干部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对于在落实工作中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和现象,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通过严明的纪律和严厉的惩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让形式主义无处遁形。
为基层减负,要坚持加大核查通报力度不停歇。在深化整治形式主义的过程中,加大核查通报力度是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强社会监督,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形式主义得到有效整治,为基层切实减负,让党和国家的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只有真正把形式主义这个“绊脚石”踢开,才能让基层干部实干担当,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
(作者系民进会员,单位: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