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碧灵:以战略定力破局突围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美国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开征“对等关税”,遭到国际社会强烈批评反对,特别是对中国连续加征关税掀起轩然大波。面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美滥施关税将对我造成冲击,但“天塌不下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100多年的非凡历程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历经艰难险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越是这种时刻,越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和如磐定力。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不忘初心,团结奋进。
一方面,反制“对等关税”升级,应对各种极限施压,我们有足够底气。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到当前新一轮关税博弈,中国始终以“保持定力,增强信心”的战略智慧应对挑战。这种定力源自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202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超大规模市场、完整工业体系、科技创新突破形成的“发展铁三角”,构成了抵御风险的坚实屏障,我国完全有底气、有能力进行反制。另一方面,筑牢行稳致远的制度屏障,我们心中有数、手上有招。办好自己的事,本质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跃升。我国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从不是“等靠要”得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拼出来的。诚然,外部冲击会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造成一定压力,但我们对此已经作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在2024年12月6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要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推动既定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行稳致远的制度,“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以办好自己事的确定性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内需驱动,每一朵浪花都见证大海的澎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面对外需波动,要进一步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加快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型;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抓好更广领域、更低政策门槛的民营企业设备更新国债支持,抓好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债支持,加快释放消费潜力;进一步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优化完善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扩大国际旅游收入;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劳动者教育、公共福利建设等,加速释放制度创新的乘数效应。时代变革的大潮中,每一朵浪花都见证和参与了大海的澎湃。
创新突围,攻坚“卡脖子”环节跑出加速度。关税打不垮我们,只会逼我们跑得更快。相比竞争,世界更需要合作。我们要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打造全球产业链枢纽,利用“一带一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欧盟深化区域合作,针对重点领域通过自贸试验区吸引外资形成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创新的质量水平,破解转化效率提升难题,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为企业乘风出海保驾护航,持续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个激荡的时期。新旧观念和秩序的交替会带来各种矛盾和摩擦,“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方法论更是世界观。这要求我们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建立一个更加公平、高效、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