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从“泥沙俱下”走向精品时代
从浙江杭州一票难求的《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到上海博物馆正在热推的融合先进沉浸式技术的文旅创新项目《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深度沉浸探索》,一系列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项目,给参加全国政协“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调研的委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黑神话:悟空》艺术展打破传统展览边界,在实体空间重现游戏叙事、角色、场景与道具,观众可近距离欣赏原画与制作细节,探索幕后故事。《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深度沉浸探索》项目依托前沿VR技术,实现了对胡夫金字塔内部结构、周边环境及历史场景的1∶1数字化复原,观众通过穿戴设备,可“穿越”至古埃及,在虚拟空间中自由探索未开放区域,甚至参与祭祀仪式等互动环节。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浙江省和上海市两地党委、政府前瞻谋划下好先手棋,各部门联动打好组合拳,文化科技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二者深度融合催生出新业态,调研一路的沉浸式体验,让人感触很深。”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姚爱兴感叹道。
但是,在参观完《黑神话:悟空》艺术展后,游戏画面里的一些暴力、打斗的画面,也引起了姚爱兴的深思。他表示,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一些消极文化借助技术传播,如一些低俗、暴力、极端的文化内容,冲击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这对社会治理也提出了挑战,因此,需要构建更智能、高效的内容监管体系,减少其负面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王一彪同样认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创作的门槛降低了,但泥沙俱下的情况相对比较普遍。“在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引导文化工作者在科技助力之下多出文化精品。”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强劲,但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却相对滞后。”姚爱兴建议,为保障文化科技融合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牵头组织相关力量,全面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标准体系,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
(姚爱兴系民进中央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