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获首届“孔夫子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
通过春江第一楼的窗口向全国推介富阳
颁奖现场
日前,首届“孔夫子文学奖”祥通杯生态文学主题征文全国大奖赛颁奖典礼举行。区政协委员、民进会员、春江第一楼主理人、红色报刊史料研究中心馆长谢华的作品《窗外的“朋友”》获得散文类一等奖,该作品以鹳山上跳跃的小松鼠为切口,展现富阳的生态文明。
从全国5000篇作品中
脱颖而出
首届“孔夫子文学奖”祥通杯生态文学主题征文全国大奖赛自2024年4月大赛启动,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诗歌稿件5000余篇(首)。5月初,大赛组委会聘请权威专家组成了终评小组,评选出散文、诗歌一等奖各2名,二等奖各3名,三等奖各5名,优秀奖115名。与此同时,《济宁晚报》每周整版刊发优秀作品,50余个版面精彩呈现,如同一扇扇窗口,让社会大众得以窥见生态文学的魅力,引发了广泛关注。
谢华平时都会写一些文章,也会在各类文学、媒体平台投稿,去年看到首届“孔夫子文学奖”的征文比赛,主题是关于生态文学的,他就有投稿的意向。作为新富阳人,谢华实实在在感受到富阳的生态之美。“起初并没有把握能获奖,因为全国优秀作者很多。”谢华说,距离颁奖仪式三天,收到通知要到现场去,才知道自己获奖了,但具体是什么奖项依然未知。“这次评审非常严格,直到颁奖前一天才知道自己拿到了一等奖。”谢华认为能够获奖比较难得,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一篇散文向外传播了富阳的声音。
把春江第一楼作为窗口
展现富阳大环境
获奖散文《窗外的“朋友”》,开篇就点名这个窗外是春江第一楼的窗外,古樟树、小鸟、松鼠都是窗外的“朋友”。谢华将笔墨重点放在窗外的松鼠上,从为了治疗松毛虫投放松鼠,到如今松鼠在山上自由跳跃,吃游客投喂的瓜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跃然眼前。
在去年6月,谢华成为春江第一楼的主理人,被春江第一楼窗外的鹳山、富春江风光吸引,他也写下不少散文。“生态类散文能吸引外地游客。”谢华说,在颁奖仪式现场,就有不少文化学者、专家评委询问“春江第一楼是什么”,他也借势向他们推介了富阳的鹳山。听完鹳山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大家都表示想找机会到富阳来走走看看。他说,参加征文大赛的目的不是获奖,更多的是推介富阳。
经过一年的打理,谢华感受到春江第一楼的书香味已经形成,每天都会有游客到春江第一楼喝茶、聊天、翻阅书籍。在去年的文化活动基础上,谢华也计划在春江第一楼开展作家交流会、读书分享会、文艺展演等活动。他希望把春江第一楼作为一个窗口,展现富阳的大环境。除了《窗外的“朋友”》,今年2月,谢华曾在《浙江日报》副刊版面发表散文《富阳的窗》,写的也是春江第一楼。“新富阳人眼中的富阳、笔下的富阳,或许在外更有说服力。”谢华笑笑说,接下来他还会继续写富阳的风景和人文,让富阳被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