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一线见闻:“老校长来了,我们心里暖暖的!”
7月9日中午两点,一辆挂着“贵阳兴农中学爱心捐赠”横幅的中巴车碾过尘土未消的街道,停在榕江县教育局门口。
“老校长来了,我们心里暖暖的!”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主任龙安忠迎上来,头发乱得像被揉皱的草纸,裤脚上还粘着泥点。
“你们的苦难,就是我们的牵挂!”84岁的蒲邦顺校长紧握他的手说。
贵阳兴农中学爱心捐赠队伍抵达榕江
7月的榕江气温高达35度,空气里还浮动着潮湿的泥土腥气。
“实在不好意思,最近半个月,多所学校被淹,理发店都泡了一遍水,我们哪有时间收拾自己?”搓了搓晒得黝黑的脸,龙安忠的一句话,道出了灾后教育恢复一线最朴素的感动。
6月24日至28日,榕江县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40余所学校受灾——教室被淹、围墙倒塌、设备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
眼下,榕江进入灾后重建,尤其是教育恢复,任重道远。洪水退去后,淤泥没过膝盖,全县教育系统立即启动“清淤+消杀+抢修”攻坚战。截至7月4日,2955名学生率先重返校园,古州一小、三小等校也进入复课“倒计时”。
兴农中学向榕江县捐赠善款
“我带着兴农中学5000多师生们的心意来了!”虽年逾八旬,蒲邦顺校长仍心系灾区教育。此前学校艺术部紧急捐赠了百余套课桌椅,他又号召全校师生开展募捐,共筹集善款20万元。
得知与教育局隔壁就是受灾严重的榕江一中时,他立即带队前往:“我们来就是要了解具体受灾情况,便于后续扶持。”
下午三点,榕江一中正在举行期末考试,校园里,洪水浸泡的痕迹历历在目,学生们低头专心答题的身影,成了最动人的风景。为了不影响学生考试,大家来到综合楼五楼会议室举行简短的座谈。
兴农中学与榕江一中座谈
“近年来榕江教育面貌大为改观,但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学科教研水平有待提升。”榕江一中党委书记张建新直奔主题,要把榕江教育打造成继“村超”之后的又一张品牌,急需老校长倾力帮扶。
“教育是火种,越是在灾难中,越要让它更旺。”蒲邦顺校长的话引发共鸣,我是老教育工作者了,最明白一个道理:教室淹了重建容易,关键是要把孩子心里的火点燃。
作为贵州民办教育拓荒者,兴农中学曾以“你们养好猪,我们教好书”圆寒门学子梦,更以“独山模式”书写教育扶贫奇迹。
得知榕江一中正在努力申报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他希望以自己从教60年、办学32年、独山县教育扶贫12年积累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助力榕江县高中教育。
这样的温暖,不止于兴农中学。连日来,塔石瑶族水族乡党相村的村民带着抽水泵赶来,帮着清理一中淤泥——因为他们曾是这所学校的对口帮扶对象;南方电网的发电车驻守校园,为志愿填报保电护航;县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组成联合评估组,对每间教室、食堂进行“拉网式体检”,“条件成熟一所,复课一所”。
从紧急转移时的“一个都不能少”,到复课评估时的“条件不达标不开学”;从高考成绩查询的“翻山找信号”,到志愿填报的“双保险护航”……榕江教育恢复的每一步,都写满了“守望相助”的注脚。
下午四点,这场心连心的座谈告一段落,双方迅速达成一致:尽快建立密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别看我们身上透着疲惫,但眼里是有光的,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等我们把校园重建起来,再邀请大家来做客!”送别声中,有感动,也透着信心。
离开榕江一中时,考试还未结束,无数榕江学子正用坚持写下答案:洪水可以淹没教室,却淹不灭求知的渴望;可以阻断道路,却阻断不了爱与希望的传递。
(蒲邦顺系民进会员、首届“叶圣陶教师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