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之术不限同途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马叙伦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面对国家危亡,他痛感山河破碎,不再将全部精力局限于教学与学术研究,而是积极倡导教书不忘革命、读书不忘救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公开支持学生抗日运动,批评当时政府的妥协政策,与爱国人士共同发起组织抗日救国会,大力宣传抗日主张,他慷慨陈词:现在国家危急,十倍于昔。个人虽然老朽,誓愿和同学们共赴国难……他的这种爱国情怀与担当精神,让我深知在国家与民族面临困难时,每一个人都应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3月,沈阳作为第一入境点开始承担北京分流国际航班旅客集中隔离安置任务。此时,作为沈阳文旅局负责分管专业艺术和公共文化的副局长,我临危受命。当时,脑海里闪过的是1936年在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大会上,爷爷等149人署名的长篇宣言:“下了牺牲的决心,任何压迫,无所畏惧……不要偷安退缩”。在担任总指挥的621天里,我带领着团队,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严格把控每一个流程,确保了入境隔离安置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
如今翻阅爷爷的书稿,当看到“报国不堪骑大马,伤心烽火注虫鱼”时,恍惚间竟觉得与爷爷当年在上海法租界斗室里伏案的身影重叠。当年爷爷用笔墨守护民族文脉,今天,我用行动筑牢防疫堤坝,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抗战精神不是尘封的历史记忆,而是流淌在血脉里的力量:是爷爷在教授俱乐部拍案而起的勇气,也是我在调度会上坚持“细节为王”的较真;是他隐居时“所志不移”的执着,更是我们这代人“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家中书房墙上那幅画像里,爷爷蓄着长髯,眼神如炬。每当工作遇到难处,我总会凝视这幅画像,爷爷早已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坐标和榜样。
阳光透过窗棂,映在爷爷的画像上。我知道,爷爷和一代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这束光会一直照下去,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马叙伦系民进主要创始人、民进中央首任主席。作者系马叙伦之孙女,沈阳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