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罗建云:三十年后回云山

发布时间:2025-07-14
来源:邵阳日报
【字体:

  我的老家离云山只有百里之遥。

  第一次去云山是三十年前。那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学校组织旅游,我们这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娃特别兴奋,早早挤上车,一路高歌。不知不觉,数小时过去,汽车把我们送到山顶。眼前只见漫山遍野的花朵、高耸入云的树木、飞流直下的瀑布和云雾缭绕的山村……经介绍,才知道我们来的地方叫云山。不怕大家笑话,那年我十八岁,是第一次走出隆回。

  我出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我也出不了远门,更不可能知道什么叫诗和远方。

  记得第一次去县城,是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初中)竞赛。在县城见到公交车,见到路灯,见到霓虹灯,还有舞厅与滑冰场,我特别兴奋。那时便默默下决心,要好好学习,考上中专,来县城工作。而此次,我读高二了,来到百里之外的武冈,与同学穿梭在云海,自是更加兴奋。我爱文学,也喜欢旅游,当时便想,什么时间还会来云山呢?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学校组织旅游,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单独行动,不许登顶观天,自然少了许多乐趣。卢侯二生在哪里炼丹、秦人古道在哪个位置、胜力寺是什么时间修建,如此等等,给我留下很多疑问,也给我留下很多遗憾。转念一想,云山离我家只有百里之遥,待毕业,抽空来旅行,不就可以解除一切疑惑吗?

  从云山归来,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读书,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只是命运之“神”一而再、再而三的捉弄,我三次高考败北,不得不加入南下茫茫的打工大军,一晃就是九年。后来,我创业了,成了所谓的小老板,忙忙碌碌奔波,转眼又是十八年。再回首,已经三十年过去。站在东莞,回望故乡,又想到魂牵梦绕的云山。

  今年清明,我借返乡祭祖的空闲时间,约上熊烨、贺树源二位仁兄,驱车上了云山。

  云山已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像脚下的盘山公路,虽然弯弯曲曲,虽然跌宕起伏,确比三十年前平稳若干倍。他俩怕我不习惯在盘山公路驾驶,便说由他们来开车。我说,318国道开过,西藏的高山、新疆的大漠也驾车穿越过,这算啥呢?他俩笑了。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悬崖边。熊烨指着右侧陡峭的山坡,说上面有卢侯二生炼丹遗址,建议我去看看。我来了神,急忙说得去看看。要知道,三十年前,因为没有看到炼丹遗址,让我遗憾几十年。

  卢生、侯生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晓,但在古代,是赫赫有名的人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就想江山永固、基业长青。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长生不老。否则,皇帝也好,老百姓也罢,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秦始皇不想死,必须寻找长生不老的神丹妙药。去哪里找呢?听说海上有神仙,便派徐福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只是徐福不归,又派卢侯等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卢侯二生知道完不成使命,回去必死无疑。没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好逃之夭夭。一路南逃,来到蛮夷之地,躲到云山避难,在靠近紫霄峰的悬崖上建茅舍、炼丹药……

  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炼丹遗址,只是茅舍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炼丹炉也不见踪影,唯有炼丹池依旧在阳光下述说两千多年前的故事。

  从炼丹遗址往上爬,约半小时,来到云山顶峰——紫霄峰,海拔1372.5米。三月的云山竟然有雪,洁白无瑕,晶莹剔透,错落有致地隐藏在树林间。我从南方来,见到山上有雪,高兴得像个小孩,连忙抓了一把捧在手心,用相机定格唯美的瞬间,发到朋友圈。

  来云山,必去胜力寺,它是云山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宝。走近胜力寺,只见古刹幽幽、禅音渺渺、香火缭绕。今天,呈现眼前的胜力寺气势恢宏。但历史上的胜力寺,也是命运多舛,“寺或朽于风雨,或毁于人祸,致山水失却神韵,梵音几成绝响”。好在高僧无量寿佛、无涯、燕居、登岸等前仆后继,迭起修建,方有如今规模。历代文人骚客给胜力寺题诗甚多,我独喜欢明代凌义渠的《闰秋十二夜宿胜力寺看月》。

  胜力寺前的原始次生林,非常茂盛,秦人古道便在此处。只是时间过去几千年,古道早已被花草覆盖,消失在茫茫的林海之间。如果要问哪条路是秦人古道,很难定个子丑寅卯。如果要说秦人古道在哪个方向,附近老百姓都知道。胜力寺附近的羊肠小道,其实都是秦人古道。

  我们走在秦人古道上,发现云山的花真多。手随便指个方向,便是花的海洋。此情此景,与我三十年前游云山见到的一模一样。我说,很庆幸,云山没有过度开发,要不,美好的记忆就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不知不觉,在云山逗留了半天时间。很庆幸,云山还是以前的云山,那么青,那么秀,那么美……

  (作者系民进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作者:罗建云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