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少年心中播撒科学种子
第三届“何炳麟公益科技夏令营”侧记
7月17日,“华锐”创新班走进浙江大学机器人智能装备中心,深度体验前沿项目,感受人工智能的创新魅力。 民进株洲市委会供图
7月21日,来自湖南株洲的50名青少年结束了为期一周的“第三届何炳麟公益科技夏令营”浙江杭州及湖湘之旅。此次夏令营,是民进株洲市委会以一座故居为支点,撬动乡村科技教育未来的生动实践。
从故居到夏令营
2023年6月,在湖南各级民进组织募集的50余万元人民币“特殊会费”支持下,位于株洲市炎陵县的何炳麟故居修缮竣工、完成布展,并被民进中央认定为“会史教育基地”。
“故居修缮完成只是起点,如何在实践中传承民进先贤、教育家何炳麟的精神?”民进株洲市委会主委陈艳娟与民进同仁商议,紧扣“乡村全面振兴”“科技强国”战略,举办以“何炳麟”命名的“公益科技夏令营”。
民进株洲市委会与市妇联、市科协、市教育局等部门协商后,确定了严谨的夏令营营员选拔机制——面向全市乡村学校,优先选拔对科技有浓厚兴趣但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50名青少年营员选定,民进会员、株洲华锐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旭凯捐献的启动资金到位,“何炳麟公益科技夏令营”于当年暑假正式开营。
从课本到“科学现场”
“何炳麟公益科技夏令营”(以下简称“夏令营”)被设计为“名校+名企”双轨研学。“清北班”以初高中生为主,营员们从活动承办方华锐精密的车间,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AI)、航天科技的“科研现场”,并与这些高校的教授们面对面,获得科学启蒙;“启迪班”以小学生为主,营员们走进长沙、株洲的高端制造企业,模拟制作小火箭和风力、水力发电模型……“科学”变得可触可感。
2023年、2024年,夏令营已连续举办两届,反响之强烈,远超组织者预期。今年,夏令营赴浙江杭州。在无人机制作工坊,营员黄文俊亲手焊接、调试,看着自己组装的无人机成功升空、悬停,科学知识也“飞”进了他的心里。
从50营员到千家课堂
夏令营并非水过无痕。主办方建立了长效追踪机制,持续关注营员成长。炎陵县城南小学郭老师欣喜发现“启迪班”瞿王非非的变化:“以前他觉得科学家高不可攀,现在课后常追问‘3D打印机能造房子吗?’那种对科技的亲近感,是书本教不来的。”渌口津口中学邓老师报来喜讯,该校学生莫梓邑参加夏令营受到启发,在国际青少年编程竞赛(中国区)决赛中夺得银奖。
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发、生长。“夏令营点燃的火,需要持续的柴薪。众人拾柴,火焰才高。”民进株洲市委会副主委宋鸥说道。据介绍,去年6月,“何炳麟科技实践周末小课堂”开课,截至目前已组织30余期活动,覆盖1000余个家庭。
在第三届夏令营结营仪式上,营员易书蓁在发言中引用了何炳麟的名言:“科学是灯,照亮前路。”从故居修缮到精神传承,这束点燃的科技之光,正照亮越来越多乡村少年探索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