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读书,是有味道的

发布时间:2025-07-30
【字体:

  读书,可以让一个人感受到什么样的味道?

  7月26日,《“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集(2024)》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行全国首发式,读者、出版者、管理者等一众嘉宾在不同的发言中感受读书的味道。这部作品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作序,共收录68篇2024年度“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的优秀作品。

  “手挽竹篮打水去——我想用这句话来作为读书的座右铭。”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尹思琪的一段关于读书感悟的发言,收获了阵阵掌声。“竹篮打水,看似无功,但随着水一遍遍地澄洗浸润,污浊被荡涤,竹篮也变得更加干净了。读书也是如此。”读书的味道在这名参加工作仅一年的25岁女生看来,是需要咀嚼的。

  杨欣雨、李峻霖、封利萍、罗泽林是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他们一起读了《为什么是邓小平》,四个年轻人在书里读到一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和智慧,读到伟人思想里的家国情怀,读到青年身上的使命任务。对他们来说,书中有满足的味道。

  “‘读进去’已经不易,‘写出来’更需思考。”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非常感慨于“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为读者从“读进去”深化为“写出来”提供参与平台的价值,“读者不再是书本的旁观者,而是将阅读体验转化为生命感悟的表达者。”

  “在作品集出版过程中,编辑团队一次又一次被征文作者真诚的情感和朴实的书写所感动。”作品集出版方、接力出版社常务副社长雷鸣说。

  受到母亲是语文老师的影响,尹思琪从小便热爱阅读,在参加“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喜悦。“我每天睡前至少要读半小时的书,去年读了22本书,微信读书也读了247个小时。”她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读了《我有一个梦想——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的故事》后,她看见了信仰的光芒穿透纸背,一股温暖的力量在心中升腾。“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一名铁路职工,我愿意将每一寸笔墨都投向热土,为奋斗者画像,为光亮者立传。”

  为了真正品尝“真理的味道”,杨欣雨等四名大学生专门从重庆到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参观。“我们的镜头,努力捕捉着故居里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试图通过这些最朴素的日常,去折射他不平凡的思想光芒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李峻霖、封利萍动情讲述一代青年的思考。

  “我们选择用视频诠释这本书的动力,就是想用新时代的‘影像之笔’,让历史在更多人心中‘活’起来!”李峻霖说。2024年,“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首设短视频组,他们的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强国之‘强’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文化修养上。引导读者读好书,并将阅读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形成完善自我、实现成长的力量,呼唤全社会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我想这正是‘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的价值所在。”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的发言,把阅读的味道讲得更浓厚。

  阅读,读者从中品出滋味,也给出版者带来回味。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利来友表示,《“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优秀作品集(2024)》收录的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广大读者对阅读的热爱、对新时代的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扩大征文活动走出去的力度,争取更多东盟国家的热心读者、作者参与进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介绍说,已连续举办三届的“阅读新时代”主题征文活动持续激发了全社会参与阅读、书写的热情,投稿者既有基层教师、出版编辑、书店员工、铁路职工,也有大、中、小学生,职业与年龄层分布广泛、覆盖全面。

  “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不是简单的指标、任务,而是‘看见每一个人’的伟大事业。”邬书林希望让刘诗利、王计兵等更多普通人的阅读被看见,使阅读真正成为全民共品的盛宴。

作者:闫松
责任编辑:满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