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民进风采 > 媒体聚焦

重庆作家首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李姗姗讲述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7-31
来源:重庆文艺网
【字体:

  当三星堆的泥土在文字里苏醒,当千年文物在童话中低语,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用细腻的笔触,在厚重的历史与轻盈的童趣之间架起了一座奇妙的桥梁。

  7月25日,李姗姗的长篇童话《器成千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这也是该奖项从1986年设立至今39年来重庆作家首次获奖。

长篇童话《器成千年》

  灿烂的古蜀文明,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作心得?7月27日,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对李姗姗进行了采访。

  国内首部长篇童话让三星堆“开口说话”

  三星堆遗址,“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器成千年》的诞生,便始于李姗姗与三星堆的多次邂逅。

李姗姗

  在三星堆博物馆初开馆之时,李姗姗就曾前往参观,那些诞生于巴蜀大地的神奇秘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9年,她陪同朋友再度来到三星堆博物馆,这一次,她的身份从好奇的参观者转变为热情的分享者。“第一次见到那些造型奇特的文物,心中只余下震撼之情;第二次给朋友讲解时,才真正触摸到它们背后的故事。”李姗姗回忆道,正是这份从“看”到“懂”的蜕变,让她萌生了用童话讲述文物故事、将其分享给更多读者的念头。

  李姗姗的创作计划,得到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大力支持。2021年至2022年期间,李姗姗在三星堆遗址和考古整理基地深扎,采访、记录、体验考古生活。整整一年里,她与考古工作者们同吃同住,参与见证了三星堆众多文物的发掘和修复工作。挖掘文物时考古人们的严谨与细致,文物修复时毛刷拂过文物的轻响……这些都成为了最生动的创作素材,也被李姗姗写进了自己的“考古日志”里。

《器成千年》插图

  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器成千年》成为了一部让文物“开口说话”的童话。作为国内首部以三星堆文化和考古新发现为主题的长篇童话,《器成千年》讲述了一团叫“堆堆”的泥巴历经三千年,从古蜀国来到当代三星堆博物馆的奇遇,既铺展开一幅灿烂神秘的古蜀国文明画卷,又生动描写出考古工作者守护文明的工匠精神。

  优秀儿童文学作家需要三种能力

  在李姗姗的创作版图里,文物从来不是冰冷的器物。继2023年1月出版《器成千年》之后,2025年8月将正式出版《青铜神树》,而值得期待的是,关于重庆大足石刻主题的童话《宝顶山漫游记》也已经列入她的创作计划,这本书同样延续着将文化遗产与儿童文学结合起来的独特路径。

  《青铜神树》是以三星堆文物修复、科技考古为背景的原创儿童小说,通过贴近新时代少年儿童感兴趣的科技考古以及考古人背后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带领读者领略三星堆文物魅力及文物修复知识,将文物修复背后众多工作人员的艰辛与奉献精神融入故事发展,歌颂老中青三代考古人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科技考古的标志性成果,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让中华文明瑰宝绽放光彩、惠泽后人;童话《宝顶山漫游记》,则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为主题,展现璀璨的石刻文化。

李姗姗与小读者们

  “现在的孩子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却少有机会静下心来专注于一件事。他们就是与《青铜神树》主人公穆佳树一样的‘温室宝宝’,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有待提高。”李姗姗认为,文物是历史的记录者与传递者,也是最好的“老师”——它考验耐心,正如修复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潜到文物的细枝末节中;它锤炼意志,好比考古队员在野外跋山涉水只为了探寻古迹。“我希望通过创作与文化遗产、文物考古相关的作品,向他们传达这种精神,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在课外时间钻研中华文明的兴趣。”

  这与李姗姗从事儿童文学的初衷相合。创作儿童文学20余载,李姗姗一直坚持用真善美的内容陪伴孩子成长,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孩子的世界是一张白纸,你写下什么,就会在他们心里种下什么。”李姗姗坚信。

  在她眼中,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需要三种“能力”:一是好奇,像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保持感知世界的敏锐触角;二是纯粹,用干净的文字和正能量的内容守护孩子们心中的真善美,陪伴他们健康成长;三则是有趣,只有当自己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才能写出有趣的故事吸引读者的兴趣。

  这也导致李姗姗在创作时,常常在“成人”与“孩子”的身份间来回切换:作为成人,她要确保故事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知识准确严谨;但同时,她也需要转化为一个孩子,审视自己的作品,问自己“这个故事能不能令孩子一般的我欢笑或是动容”。

  被小读者照亮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

  当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时,李姗姗正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式的现场。几天的时间里,她马不停蹄地参加书博会的各项活动,直到次日深夜,她才安静下来读取师友们发来的祝贺信息,一一回复。“获奖很开心,深深感恩的同时也明白,未来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潜心创作才是关键。”李姗姗表示。

清华附小合肥校区的孩子共读《器成千年》

  对李姗姗来说,小读者们的积极反馈尤其值得珍视。多年前,有个叫辰辰的小女孩曾认真地对她说:“姗姗姐姐,我知道你为什么要给我们写故事了,因为安徒生爷爷去世了,所以我们需要你。”虽然对李姗姗来说,安徒生是难以逾越的精神丰碑,但是辰辰的这句童言,也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初涉儿童文学创作的她。

  还有两位小读者小明和思彤,也给李姗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起初只是在李姗姗的微博、公众号的评论区留言,日子久了,情谊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互动里慢慢生长,他们便有了李姗姗的联系方式,时常向她分享成长的心愿和烦恼,也会因为她的一句话而坚定自己的梦想。如今的他们,一位还在读高中,一位已考入大学,时光流转,联系从未中断。“能够陪伴他们成长,见证他们人生的重要时刻,这是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宝贵收获。”李姗姗说道。

  对儿童文学的初心以及小读者的喜爱,让李姗姗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坚定。

李姗姗与小读者们

  谈及重庆儿童文学的发展,身为重庆市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主任的李姗姗则充满了信心:“当前,重庆的儿童文学作家梯队建设态势良好,从十几岁已初露锋芒的中学生,到99岁仍笔耕不辍的张继楼老师,老中青三代创作者并肩同行,展现出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的局面,共同推动重庆儿童文学发展,未来可期。”

  (李姗姗系民进会员)

作者:第1眼TV-华龙网 徐云卿
责任编辑:叶炜